太湖渔业生态系统修复途径探讨

来源 :2004年江苏省海洋湖沼学会第一届青年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oo22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太湖自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富营养化程度迅速提升,进入90年代后,太湖水体的污染已经相当严重.治理太湖污染除切断外源性污染物的入湖途径或减少污染物入湖外,更重要的是尽快修复被破坏了的湖泊生态环境,使之发挥强大的自净功能.本文对太湖污染的现状及成因进行分析,对污染前后环境变化进行比较,指出太湖渔业生态系统的修复途径:调整放流鱼和养殖鱼类的品种结构;加大对水生植被的调控力度;推广成功的生物修复技术;综合治理太湖污染.
其他文献
为搞清我国未来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的演变趋势,我们从全球角度出发,把物理学的原理和地质发展史紧密相结合,抽象出了包括全球海平面升降、地壳形变和活动断裂的活动规律、气
鲁东超高压变质带存在3种形成时代接近的侵入岩:以闪长岩类为主的柳林庄超单元,以二长花岗岩为主的文登超单元和以正长岩类为主的宁津所超单元,它们均为原生块状侵入岩,起动
较全面地总结了福建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近10年来地质找矿工作中新发现的矿产地及新增资源量(储量)。较详细地介绍了新发现的铅锌、铜、金银、煤及非金属矿主要矿床类型特征
通过对近几年南鄱阳坳陷油气勘探取得的地质、地球物理资料分析,提出其盆地形成和构造演化是在燕山期古构造格局的限制下,受控于赣江断裂带的活动,以走滑-伸展为主要特征。提
福建省可划分闽西北、闽西南、闽东和闽东南4个性质不同的地体,它们有各自不同的地质特征和拼贴碰撞的历史,构造演化主要经历了3个阶段:1、晚元古代,闽西南地体和闽西北地体
苏北盆地洪泽凹陷盐岩分布广泛,厚度大,层状分布,沉积稳定。根据含盐系特征可划分为盐上膏盐亚段、上盐亚段、中淡化亚段、下盐亚段和盐下膏盐亚段等5个岩性段。含盐系分布具
主要金属成矿带、矿集区或大型矿床反映为金属矿石的巨量堆积的结果,它形成于独特的地质环境之中。通过对中国东南地区成矿大地构造背景综合研究认为:区内金属成矿带、矿集区
差异性的区域构造背景铸造了南方陆相盆地成因类型与演变史的“东西分异”,在古克拉通、新克拉通、基底拆离带和陆缘碰撞造山带区域基底背景上形成10种类型的陆相盆地。构造
本文建立了太湖藻类生长的动态模型,并将其与水动力模型和水质模型相耦合,综合考虑了风场、水动力特征、光照、水温等环境因子的影响.通过室内环形水槽实验得到了底泥释放率
本文分析了东太湖盲目发展围网养殖带来湖泊的水质污染、沼泽化等环境问题.对围网养殖的定位研究表明,湖泊不同的围网养殖类型和格局,其单位面积和产量产生的污染负荷量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