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方冬小麦播种期底墒干旱模型

来源 :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z11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用统计方法分析了中国北方地区冬小麦播种期0~100cm土壤底墒与当年7~9月降水量、7~9月可能蒸发量、7~9月水分盈亏量和年降水量、前一年10月至当年9月降水量、多年平均降水量、径流量和径流率8个影响因子的相关关系,建立了计算冬小麦播种期土壤底墒的各单因子统计模型和不同F检验水平下的多因子统计模型,并对各统计模型进行了精度比较.选取其中一个模型计算了北方冬小麦区94个站1961~2000年历年冬小麦播种期土壤底墒值,初步分析北方冬小麦播种期土壤底墒的变化规律.为北方冬小麦播种期土壤底墒的计算和预测提供思路和实用的方法。
其他文献
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但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耕作制度、化肥农药的使用,农业对气候的影响越来越大,如果单从气候变化角度研究对农业的影响,而忽视农业对气候变
本文利用历史气象资料,以合肥地区为代表,统计计算了江淮分水岭地区干燥度,并进行了系统分析,本地区的干燥度的季节变化为冬季最小,伏秋季最大.年际干燥度变化围绕1.05上下波
为本文在1985年安顺清等对帕默尔旱度模式进行了修正的基础上,从建模选用较多站点、可能蒸散采用彭曼-蒙特斯公式计算和土壤田间有效持水量进一步划分三个方面对模式进行了进
会议
本文利用2001年夏季内蒙古科尔沁沙地地区大气边界层实验观测资料,对比分析了流动沙丘和临近流动沙丘的农田两种典型下垫面的辐射通量特征.结果表明:流动沙丘和农田地区的总
会议
从农业气候学角度,分析了安徽省淮北地区干旱形成的主要原因:一是浅层地下水埋藏深度下降,对耕作层土壤水分补给不足;二是自然降水时空变异大,地表径流增加,有效性差,作物利
会议
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影响了中国甚至全球的经济,让本就充满不确定的零售市场环境变得更为错综复杂.作为眼镜门店的管理者在经营管理中是否存在以下问题:门店业绩下滑,试了
期刊
利用统计学方法对甘南高原近40a的气候变化进行了分析,证实气温在持续升高,降水量略有减少,并研究了其对当地农牧业生产的影响,为合理利用本地气候资源提供依据。
本文根据近50年来旱涝灾害灾情统计资料,分析了我国干旱、洪涝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趋势,统计结果表明:近50年来,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我国降
会议
本文首先用1871-2001年的资料进行百年气温趋势分析,其次分析年平均气温日较差(1940-2001)、1950-2001年的年总云量、年日照时数的趋势.然后分析气温、日较差与云量的关系及
本文首先对近30年的常规观测资料进行处理,分析了不同季节降水距平与地温、气温距平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前者和后二者间有很好的负相关.同时用近20年的卫星亮温距平与降水距平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