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东部持续性暴雨水汽输送特征的比较分析

来源 :第29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ight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别选取华南、江南和江淮地区各3 次强持续性暴雨过程,利用ECWMF 再分析资料,对水汽通量场进行分析,并结合HYSPLIT 模式的质点倒退运动轨迹的计算,比较不同区域持续性暴雨过程中水汽来源和水汽输送特征的异同,分析水汽通道建立和维持的天气系统条件。水汽输送通道主要有4 条,通道1:水汽经40-60oE 赤道地区越赤道—阿拉伯海—孟加拉湾—中南半岛—南海—暴雨区;通道2:水汽经70-90oE赤道地区越赤道—孟加拉湾—中南半岛—南海—暴雨区;通道3:水汽经100-110oE 赤道地区越赤道—南海—暴雨区;通道4:水汽随着副高南侧的偏东气流先输送到南海地区再转向北输送到暴雨区。不同区域的暴雨过程水汽多起源于低纬度南印度洋和低纬度西太平洋,并且在暴雨过程中有异常水汽来自西太平洋,而来自孟加拉湾及以西的水汽输送却偏弱。从三个暴雨区水汽收支的比较来看,暴雨区的位置越偏北,来自南海地区的水汽输入逐渐增强,而来自西边界的水汽输入逐渐减弱。因此南海地区是持续性暴雨过程中水汽输送的关键区。越赤道气流、阿拉伯海-孟加拉湾急流和副高南侧的偏东气流在输送过程对输送路径的形成起了主要作用,同时印度季风槽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强度和位置也影响着水汽输送通道的位置。在此基础上,建立水汽输送概念模型。
其他文献
  本文研究基于统计学习理论的支持向量机(SVM)回归法在热带气旋路径预报中的应用。利用影响热带气旋的气候学和持续性因子,经过相关分析,提取高相关因子,然后分别采用支持
  利用NCEP/NCAR 再分析资料和常规气象探空资料,对2011 年6 月中旬梅汛期暴雨的大尺度背景及暴雨中的天气尺度系统、低涡演变、水汽条件和冷空气活动进行了分析,得到以下
会议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们进行广泛社交活动的必要条件,也是语言技巧,交际才能得以充分发挥的前提。相反,心理状态不佳,会形成某些隔膜和屏障,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们交朋结友和
  为深入理解江淮梅雨持续性强降水的大气演变过程,利用NCEP 资料和历史梅雨特征指数等资料,系统地分析了2011 年梅汛期异常降水的大尺度环流成因。分析表明:入梅提早是和东亚
会议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气象数值模式的飞速发展,世界各地不同的数值预报产品越来越来丰富.如何有效地利用各种数值预报产品为气象保障服务就成为目前所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问题.K
会议
  “莫兰蒂”和“圣帕”都是登陆福建的热带气旋,登陆时强度均为中心气压975hPa,登陆点相近,相距只有50公里左右。但两者产生的降水的强度和暴雨的落区有较大的差异,“圣帕
会议
  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V3.1.1中的MYJ、QNSE、YSU、ACM2、MYNN2.5、MYNN3、Boulac七种不同边界层参数化方案,进行了发生在长江下游地区的3例暴雨的模拟试验.重点分析比较
会议
  2011 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了自1999 年以来最典型的梅雨降水,其梅雨环流形势与传统的典型梅雨不同。本文就其梅雨带的建立和维持及梅雨期暴雨过程的连续发生进行分析。
会议
  对滇西南入秋后的首场强降水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是一次范围狭窄、移动迅速的中β尺度系统自我省西南边缘生成,受东南气流引导西北上,进而影响滇西南的天气过程;整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