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彝文“人”形素略探

来源 :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云南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sw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表形是古今中外造字的基础.古彝文来自表形,对彝文形素分析有利于研究古彝文的来源.在表形的古彝文字中,既有实形,也有类形,类形成了固定的造字元素.本文为了更好研究古彝文的造字法,解读古彝文文献,选择古彝文“人”字,综合彝语各方言区使用的古彝文异体字,经过与汉字的比较、字形拆分、变形、联想等方法探讨古彝文中的“人”形素,发现古彝文中“人”形素的据理性具有鲜明特征.
其他文献
水族文字主要是用来记载水书典籍的一种较为古拙的象形文字,目前留存于水书手抄卷本中.它是一种杂糅的文字系统,很多专家认为是一种“拼盘文字”,并对其历史和创字理据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广西平果县感桑石刻文字的发现,给水书和水字的研究带来了重要物证.本文以“感桑:002”号石刻文与水字的比较为例,来分析水字与平果感桑石刻文的重要渊源关系.
康熙五十三年(1714),清廷在今天的吉林省珲春市设置了驻防协领衙门,下设三个佐领.至道光年间珲春驻防兵有四百三十名.三佐领俱系满洲旗分,无蒙古、汉军旗分.珲春位处清廷所设封禁参场,清政府设置该驻防,是为加强对该地人参的管理.那么,珲春库雅喇人是如何被编入驻防八旗的?珲春驻防佐领又是如何承袭的?本文依据《珲春副都统衙门档》中的相关满文档案,并与方志等其他史料相对照,揭示珲春驻防佐领源流,力图较为完
长期以来,学界对尔苏沙巴文的研究,仅限于《虐曼识达》.笔者田野调查发现一部图经,经研究确认是尔苏藏族民间失传数十年的沙巴文图经《卓巴识达》.该图经共有七页,每页图经有一个代表七曜周期历的图画符号,对应于尔苏沙巴文历书的七曜周期历.图经上有图画符号和藏文字符,用于提示被盗物品去向或有关盗贼的一些边界条件.笔者将该图经译为《识盗贼图经》,并做了初步解读研究.
彝文典籍《勒俄特依》是一部宏伟的文化遗产,主要流传于彝语北部方言区.在彝族民间以活态的口头文本与稳定的书面文本双重形式传承与传播.其富合丰富的民族历史文化内涵,对彝族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分析史诗的文本版本类型与特征,对深入解读彝文典籍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从版本学视角,分析一文典籍史诗《勒俄特依》的口头演述版本、书面文献版本、外文文献版本等,并阐释其版本特征.
祭奠亡灵被视为个体生命终结的最后一个仪式,在整个人生礼仪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飨礼”仪式在祭奠亡灵系列活动中是一项最重要的程序之一,而《飨礼经》则是在该仪式中呗耄唱诵的经文.文章通过对文本的正确解读和有关礼仪习俗的考察论述,廓清了其中存在的认识盲区和争论问题,充分揭示和展现了文本内涵和文献资料价值.
拉祜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的一种独立语言,目前在国内外使用三种不同的拉祜语拼音文字,即传教士文字方案、中国云南拉祜族文字试行方案、马提索夫文字方案.中国云南拉祜族文字方案通过半个多世纪的推广和使用,在拉祜族社会文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特别在扫盲和双语教学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本文在介绍三套文字概况和推广使用的基础上,对中国云南拉祜族文字试行方案在推广和使用中存在的问
红河彝文文献翻译抢救主要工作程序:选定善本(1950年1月30日前传抄的原件或复印件);读音、录音、记录、照相;翻译,白话文整理;汉文审核,修改;红河彝学专家委员会就有关文献内术语的统一问题进行讨论和审定;编辑成册,A4纸打印,各打印2份,汇总并刻录成碟;审定修改完善;特邀专家复审;送交出版印刷。
本文旨在通过布依古越文、古彝文与湖北云梦泽睡虎地出土秦墓竹简甲乙两种日书中“人字图”对比的基础上破译云南巧家县六合布依古越文古籍中“人字图”(四人图)的内容和内涵.
更敦群培是20世纪以来在国内外藏学界最具影响力的藏族学者,也是我国藏族杰出的藏文古文字学家.更敦群培以人文史观为指导思想,运用现代语言文字学以及实证、田野调查等科学方法研究藏文古文字,撰写了不少的论著,成就卓著.尤其是其论著中关于创制藏文时所参照的印度文字、新增字母、藏文字体的流变等方面,从藏文实际出发,不迷信传统权威,用开阔的视野和科学的文字考释方法,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水书作为水族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其保护、传承和开发面临诸多问题.本文分析了当前水书古籍保护的现状,总结了当前数字化保护水书的现实意义,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推进水书数字化保护与开发的策略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