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石流治理之案例研究

来源 :第三届海峡两岸山地灾害与环境保育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m881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桃芝台风对陈有兰溪支流二部坑溪的土石流问题及其治理措施进行现场调查和评估.经分析结果显示,本溪流土石流治理措施在桃芝台风期间发挥了很好的治理成效,尤其两座系列梳子坝拦蓄了上游大量崩塌土砂,阻断土石流的发生及发展,使其下游免除土石流的威胁及危害.此外,从现场调查累积之经验,本文也提出了一些梳子坝设计的注意事项,包括重力侵蚀问题、坝体设置位址选择及坝下游床面冲刷问题等,提供工程设计参采.
其他文献
本文对次声信号自动提取技术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分析。本技术研究目的在于目前用于监测目的的次声台站要常年每天24h不间断地采集数据,其中大部分的数据是背景噪声,不同事件的信号都是淹没在连绵不断的背景噪声中.在信噪比较小的极端情况下用人工的方法提取信号是十分困难的,无法达到实时性的要求。在研究过程中采用计算机仿真和真实数据分析处理的方式对提取算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证明了算法在恶劣条件下的可靠性。文章可分为两
台湾贯部横贯公路(台20线)为联络台湾东西岸间之南台湾重要交通要道,全长209km,起自台南市,经台南县与高雄县至台东县海端出中央山脈,其终点为台东县关山镇.沿线地质构造复杂,岩層多变,岩性脆弱,及断層构造穿插形成地质破碎带与特殊地形条件,加上每年台风豪雨(梅雨)季节所带来之豆沛雨量,致使该公路沿线边坡崩塌滑落灾害频传,全线道路中断受阻危及其运输功能至钜.本研究依其沿线地质特性先选择甲仙至梅山之砂
本研究乃于均匀降雨之条件下,藉由Philip入渗公式推求有效降雨,并以特性法演算运动波模式,推导出特性线上之水深及流量方程式,以此模拟漫地流流况,分析水剖面曲线及流量歷线之解析解,并且不以复杂的有限差分形式,而是利用简单的数值方法推导由边界条件构成之流量歷线,计算屬于半解析解的部分.由于本研究中引入階梯函数表示连续方程式之侧流项,因此降雨停止后之退水段不须再假设初始水位重新演算.
在云南松侧根对土壤的牵引作用中,摩擦型根土粘合作用力是一种主要的根土作用力.本文利用云南松侧根与土壤之间摩擦型根土粘合键的破坏模型,建立了侧根摩擦型根土粘合键对土壤牵引效应的电脑仿真模型,阐述了运用电脑数值仿真对侧根牵引模型进行研究、求解的方法和原理,并以MATLAB5.3为开发工具,开发了LRTS1.0仿真系统,为侧根摩擦型根土粘合键牵引模型的建立和类比实验提供了一个运行环境,也为进一步建立综合
本研究由1998年7月至1999年8月止,于选定屏东科技大学之试验集水区东侧天然香楠林为试验地点,并设置微气候观测塔,观测项目有叶温、气温、地温、湿度、净辐射量及地中传导热量共六项,藉以探讨香楠林之微气候特性,期对香楠林及相关森林水文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梨山是一个极具有观光及农业价值的地方,目前人口约有2000人,但在1990年4月的时候曾经发生大规模的地滑,造成交通中断及部分建筑物损害,之后政府便积极推动地滑的整治,为了长期追踪设置了许多的监测站,而迄今尚未有一套整合监测资料并能即时分析的监测管理系统,本文尝试著建构一套能够由梨山上自动监测站的监测数据以小时为单位来即时分析梨山即时的危险状态.在整个危险基准值之设定,除了参考梨山地滑区管理准则对
随着经济发展,内陆水体富营养化的加剧引起有害藻类水华的频频发生已成为国内外普遍关注的水环境问题.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一项调查表明,在全球范围内30~40﹪的湖泊和水库遭受了不同程度富营养化的影响.近20年来我国湖泊富营养化发展十分迅速,据1989~1993年对131个湖泊的调查评价,中营养湖泊占41.2﹪,富营养湖泊占51.5﹪.目前我国大陆有一半以上的湖泊已发生程度不等的富营养化,其中部分湖泊达
利用无线与行动通讯环境的便利性,提出并设计一可克服时空限制与障碍的行动式土石流灾情预防与通报系统(Mobile Debris-flow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Alert system,MDPA).MDPA系统利用轻巧易携带的PDA与一般的GPRS/GSM手机,经由无线行动通讯网路与网际网路结合,进行即时灾情资料、照片、声音与影片之输入、传输与展示,再透过前端的应用伺服器和
本研究主要为探讨大高雄都会区地工环境灾害之资料库建立,整体计划包含楠梓号、冈山、及旗山等地区.本文乃以高雄市东北方之楠梓地区为主要讨论对象,建立整体性之地工环境灾害资料库,并进行灾害特性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大多数之环境地质、土石流(泥流)与崩塌边坡等地工环境灾害,发生之地形因数,坡度以40°~70°占大多数,高程介于40~150m间.在地质、地理因素,则以南化泥岩层、六龟层与岭口砾岩层裸露风化所形成
源自1999年9月21日凌晨台湾中部地区(南投集集及日月潭一带)发生裹氏规模7.3级之强列地震,造成严重地震灾害后,复因地震灾后再度遭逢多次台风豪雨侵袭(象神、桃芝、纳莉与利奇马等),台湾全岛倍受崩塌土砂灾害与土石流危害,不仅对公共设施造成损毁,亦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更对治山防灾构造物之功能现况造成冲击.故农业委员会水土保持局有监于需对现有治山防灾工程经此灾变后之损坏现况进行了解,遂委请学术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