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结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

来源 :第五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第十二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科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eambox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中医穴位按摩结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2月治的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中医穴位拍打,两组患者干预时间为28d.干预前和干预后第10天、20天、30天,应用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法(FMA)、Barthel指数对两组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评价. 结果:观察组干预FMA评分、Barthel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中医结合康复护理有助于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HIF-2α介导的炎性反应及其所诱导的EMT和CSCs特性获得在NaAsO2所致细胞恶性转化和肺癌中的作用.方法:利用NaAsO2所致的HBE细胞恶性转化模型和不同水平NaAsO2亚慢性处理所致ICR小鼠肺部炎症反应动物模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实验检测HBE细胞分泌炎性因子IL-6、IL-8情况;病理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小鼠肺部炎症改变;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实验检
"釜底抽薪",上病下取,通腑泻热是治疗中风的重要法则,其与开窍醒脑、减轻脑损害之间的内在联系及机制尚不明确.基于脑肠相通理论,以脑肠肽为切入点研究通腑泻热法治疗中风的机制在于:增进肠道动力,干预脑-肠轴炎症信号通路,促进脑肠肽CCK-8分泌,调控脑、肠组织及血液细胞因子水平,拮抗促炎细胞因子的作用,减轻中风后炎症损伤而发挥治疗作用.
目的:探讨辨证益气联合西药治疗两极分化型高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5例两极分化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66例)和对照组(59例).中西医结合治疗组辨证分为阳气虚(35例)、阴气虚(31例)两亚组.阳气虚组予氨氯地平或氨氯地平+厄贝沙坦或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十一味参芪胶囊3~5粒,3次/d;阴气虚组予氨氯地平或氨氯地平+厄贝沙坦或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灯盏生脉胶囊2粒,2~3次/
目的: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专病)工作计划和要求,对中西医结合颅脑损伤诊疗方案进行验证,确定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进一步优化诊疗方案奠定基础.方法:采用非随机、多中心、治疗前后自身对照法,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接受西医常规治疗,并按诊疗方案进行中医综合治疗.以3周为1个疗程,治疗并观察4个疗程,共观察215例,观察其治疗前后Glasgow(GC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神经
目的:观察人参皂苷Rb1(G-Rb1)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experimental autoimmune myasthenia gravis,EAMG)大鼠是否具有防治作用以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32只Lewis大鼠(均为雌性),随机分为G-Rb1高剂量组(3.7mg/kg/d)、G-Rb1低剂量组(2.6mg/kg/d)、模型对照组(EAMG组)和空白对照组(CFA组).用大鼠来源的人
Schaltenbrand曾提出三个可能的SIHS发病机理:脑脊液分泌减少、脑脊液吸收过快、脑脊液外漏。但目前研究尚无一例SIHS被证实是由于分泌减少或吸收过快所致。SIHS影像学改变:MRI:典型改变为弥漫性硬脑膜增厚强化,是静脉充血扩张造成。此外还可有硬膜下积液、脑下移和脑垂体充血等表现。脊柱MRI可显示硬膜外积水,但定位不准确.放射性核素脑池显像:诊断脑脊液漏的金标准,可直观观察到活动期脑脊
目的:观察脑出血(ICH)患者血肿周围组织细胞自噬和自噬相关蛋白Cathepsin D的表达及其与中风闭脱证的关系.方法:27例ICH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分为阳闭证(12例)、阴闭证(9例)、脱证(6例)3组,并进行出血量评估及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另选6例正常人脑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
目的:探讨核素检查发现不同类型脑脊液漏所致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SIHS)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策略.方法:15例自发性颅内低压患者,男2例,女13例,均符合Schievink等于2011年修订的SIH临床诊断标准,上述患者均行核素脑池显像检查,并根据显像检查结果提示脑脊液漏的不同类型进行相应治疗策略研究.结果:根据核素脑池显像检查发现的脑脊液漏点数、外漏核素量,SIHS脑脊液漏点可分为多发高流量脑脊液漏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超早期血液β-actin的表达状态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设立为急性脑梗死组,并且按不同发病时段,分为脑梗死2h组、脑梗死4h组、脑梗死6h组、脑梗死24h组及脑梗死72h组,每组16例;并且与非脑梗死组进行对照比较,其中,非脑梗死组包括短暂性脑缺血组16例,脑出血组16例及健康人群组16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液β-actin的表达状态,并与临床病情结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的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为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选取了2013年11月至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70例6小时以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结果:70例患者的治疗情况为:痊愈26例,基本痊愈29例,显效4例,有效6例,无效5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2.9%.70例患者的并发症情况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