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低槽尾部雹云的结构特征及成因分析

来源 :2011年第二十八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tw8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综合利用卫星多通道产品、地面自动站和多普勒雷达资料、NCEP 再分析资料及常规探测资料,对2009 年8 月27 日河北中南部的冰雹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雹云是在华北东移低槽尾部形成和发展的,在静止卫星(FY-2C)各通道产品上均表现为具有椭圆结构的中γ尺度对流系统。椭圆云砧长轴与高空急流走向相同,云顶亮温偏高,亮温梯度大值区和云光学厚度大值区位于云毡西部。在雷达反射率产品上,雹云表现为线状排列的超级单体族,其排列方向与云光学厚度大值区长轴一致、移动方向与云光学厚度大值区长轴垂直,发展最旺盛的超级单体与光学厚度大值中心对应,且具有再生特征。雹云发展的环境大气上干下湿,湿层主要位于边界层和近地面、较浅薄。白天辐射增温所带来的热浮力效应促进了低层潮湿大气向上输送,高空急流、强的深层垂直风切变为雹云的发展和维持提供了重要的背景条件,而对流层中层南下冷空气、边界层干线及地面辐合线对雹云的发展起触发作用。
其他文献
  本文利用咸宁市黑山观测站及武汉观象台两个测站的微波辐射计资料和风廓线资料,对2011 年6 月 9 日发生在湖北的暴雨系统分别经过上述两个测站的过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降
会议
  由于水文模型降雨等输入信息的不确定性严重影响确定性水文预报的预报精度,以湖北省漳河流域为例,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AREM模式集合降水预报产品,输入新安江水文模型,对流域20
  降雨能诱发大量滑坡发生,给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了极大地威胁,但现阶段对滑坡的传统监测手段,可视性与智能性不足不能满足工程需要。本文将滑坡监测与三维GIS技术相结合,建立
会议
  利用国家卫星气象中心水平分辨率1°×1°的FY-2E卫星相当黑体亮温(TBB)网格资料和Ncep1*1再分析资料,分析了湖北省2010年梅雨期持续暴雨期间中尺度系统的演变和物理量场
会议
  冬季暴雪、冰冻是我国南方地区常见的灾害性天气。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冬季灾害性天气对城市生活、交通和工农业生产等造成的影响越来越大,尤其是在2008 年初中国南方
会议
  本文简单介绍了基于LAPS 系统和WRF 模式建立的快速循环分析预报系统(LAPS-RUC),并针对一次暴雨过程,设计几种试验方案,结合实况降水分布,对比分析了所建立的LAPS-RUC 系统对改
会议
  对于雷暴、冰雹等中小尺度强对流天气系统的数值预报和模拟,一个突出的问题是缺乏足够的观测资料为数值模式提供准确的初始场。常规探空资料难以满足模式所需初始场的中尺
会议
  本文采用LAPS中尺度局地分析模式大气,对2008年7月一次西南涡暴雨过程,作天气学降水运动的中尺度诊断计算与分析。诊断计算包括:可降水量、层结不稳定能量、对流可降水量、
会议
  本文主要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地面逐时降水资料、NCEP 再分析资料和卫星雷达资料,对2008 年7 月22 日发生在鄂西北襄樊的特大暴雨过程从对流层高层一直到地面的天气形势特
会议
化学危害医学应急救援系统杜先林1陈海平2王玄玉2孙晓红1《化学危害医学应急救援系统》、主要对化学毒物、易燃易爆物突然发生事故对人体造成危害时,利用计算机存储信息量大、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