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三维压裂优化设计程序的现场应用

来源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油气田开发技术座谈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KE06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简要介绍了全三维压裂设计优化模型,对其特点进行了说明,并在实际中与以往的水力压裂模型进行了比较和验证,对其在水力压裂施工中的重要指导作用进行了论述.自1996年以来,针对全三维压裂设计程序在大庆外围低渗透油田的适用性,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在优化压裂设计,提高生产井压裂效果的同时,还在优化探井压裂施工规模、控制裂缝高度以及指导大型压裂施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提高大庆外围低渗透油田压裂设计水平和压裂开发效果具有指导意义.到2000年底,应用全三维程序在现场设计施工100多口井,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压裂增油创经济效益超过1000万元.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疏松砂岩油田的出砂机理,通过储层敏感性矿物进行研究、分析及配伍性试验,提出了油气层保护措施,并针对出砂特点、现场试验,进而推广应用了机械防砂、化学防砂技术,阐述了几年来各种防砂方法的适应性和课题指标的完成情况,并提出了不同开发阶段的防砂技术储备及效益评价.
本文重点介绍了华北油田"调水增油"配套技术,对主要配套工艺技术的应用状况、实施效果及取得的技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对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油田开发对采油工程技术的要求进行了认真分析,对今后继续深入开展"调水增油"挖潜增效工程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为全面完成华北油田公司"十五"采油工程规划任务奠定了基础.
截止2001年8月末,欢喜岭采油厂共投产各类井2517口,其中油井2272口,气井74口,注水井171口.油井开井1461口,日产液22419m,日产油6052t.其中稀油井878口,开井465口,日产液9938m,日产油2359t;稠油井1394口,开井996口,日产液12480m,日产油3693t.由于稀油井投入开发较早;而稠油井平均吞吐已经达到8.5个周期,因此每年都有大约60口井套管发生损
随着油田不断的开发,普通调剖已不能满足生产需要,主要表现为"注入剂量低、有效期短、增产幅度小"而采用一般凝胶类深度调剖技术虽然效果不错,但成本高,且凝胶在地下稳定性差,致使有效期短.因此,我们于1998年进行了流动凝胶深度调驱堵水技术的研究与现场试验,并取得了一定效果.
本文在深入研究和分析吉林油区内裂缝型低渗透砂岩油藏套管变形特点、机理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借鉴和吸取同类型老油田开发防止套管变形的经验和教训,优化设计了适应吉林新民油田裂缝型低渗透砂岩油田特点的开发全过程综合防变技术.通过在油田开发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未因套管变形增加正常维护性工作量,未因套管变形导致井况差而限制增产增注措施的充分发挥,油田开发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新民油田开发所形成的综合防
本文介绍了大庆油田公司"九五"期间在聚驱三次采油配套技术、三元复合驱油配套技术方面的研究及大量的现场试验情况.这些技术在油田应用后,取得了较好的增油降水效果,为油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时针对开发中出现的新问题又提出了今后重点攻关的方向.
截止到2000年12月,辽河油区投入开发的稠油油田主要有欢喜岭、曙光、高升、冷家堡、小洼、曙一区等油田,投入开发的四级断块154个,动用石油地质储量68993×10t,在目前开采方式下,标定采收率21.2﹪,可采储量14611×10t.热采稠油油藏共39个单元,动用石油地质储量54606×10t,可采储量11787×10t,剩余可采储量3765.2×10t.现有热采稠油井6424口,开井4548口
本文简要阐述了"九五"期间大庆油田套损状况及其特点,并重点介绍了针对不同套损类型发展完善的中深部取换套、液压密封加固、小通径错断井打通道、侧斜修井等套损井修复技术及其应用效果.实践证明这些修井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提高了套损井的修复率.
凝析气田地面工艺流程模拟是工程设计中的一个重要过程,本文介绍了用于流程模拟的计算软件,软件功能包括:流体物性计算、油气田集输、单元(包括换热、两相及三相分离、分馏(包括吸收、提馏、精馏和完全塔)、节流,机泵、混合、流分、分割、管段等)计算、流程模拟计算、水合物及干冰预测、相图生成、功损分析等.将软件计算结果与国外知名软件作了比较.
本文采用数值分析方法对笼统注入条件下的凝胶处理适用油藏条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采用地面交联凝胶体系进行裂缝和高渗透带封堵的必要性.介绍了目前已研制成功的4种预交联凝胶的合成方法及性能特点.采用物理模拟方法对凝胶在多孔介质中的流动条件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裂缝宽度和注入速度等因素对凝胶处理效果的影响,给出了凝胶用量设计方法.采用地面交联凝胶颗粒对中原、大港等油田进行了80多口井现场实验,采用地面交联弱凝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