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与奕(訢)等总理衙门大臣对日本认识的比较

来源 :第二届近代中国与世界国际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sty1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即遭受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但当时人们万万不会想到,后来给中国造成灾难最重的,竟是当时也很落后的“蕞尔岛国”日本。日本明治政府1870年才心怀叵测派使节来华要求订约通商,1894年就发动了甲午战争并一举打败中国。中国的失败,在很大程度上与清政府的对日政策有关。尽管清政府的官僚对世界大势缺乏了解,但也并非所有人都对日本没有警惕。特别是主持外交事务的奕诉、文祥等总理衙门大臣,对日本的危害是有一定认识的,在防范日本侵略方面有过一些主张。本文通过对1880年以前李鸿章与奕(訢)等总理衙门大臣对日本认识的比较,试图对李鸿章对日态度的演变和影响有所说明。
其他文献
地质界的资产阶级右派分子,和社会上其它各界的右派分子一模一样,向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进攻,诬蔑第一个五年计划和党的各项根本政策。他们还根据了地质工作的特点,提出
本文介绍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外资国别结构的变化,日本在东北的经济侵略政策和状况,1937年以后日本在关内地区的经济侵略政策和状况。
本文探讨了世纪转换期的东亚的时期,“跨国境领域的经济秩序”作为论题的原因,并说明了通过变换分析的角度,制度上属于跨国境领域的部分,也有可能是构成上位秩序的中心。
本文以海外华商泰益号的经营史为个案,透过对环中国海华商商业网络发展演化脉络及其特点的剖析,讨论了以华商商业网络为基点的近代东亚历史发展的内在连续性。
本文介绍了机纺毛纺业及打毛线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东亚公司1930年代的行销策略,打毛衣的现代化发展趋势,以及东亚公司的业绩。
本文专以武进为考察焦点,将研究的时间范围集中于1890年代初期机纱最初流入该地,到1920年前后被称为“中国棉纺织工业的黄金时期”这30多年的时间,分析了传统中国农村中主要作为
本文介绍了从中外接触看近代中山地区商贸传统的历程,中山人在世界各地的移民概况和商业网络的建立情况,以及中山商人在香港和中国各地的工商业活动。
本文对天津商会与外国商会互动联系的建构作了介绍,对民国初年天津商会与外国商会互动联系的建构基础以及方式和特点进行了初步探讨。
本文对港台贸易关系作了讨论,侧重港台贸易中的商人结构变迁,其中涉及汇兑、投资等等并以上港台经济关系变化,放在亚洲内部关系与亚洲和世界关系中,探讨了其背景与意涵。
众所周知,袁世凯试图恢复帝制,是由于古德诺1915年8月3日在《亚细亚日报》发表《共和与君主论》,8月14日杨度、孙毓筠、严复、刘师培、李燮和、胡瑛联名发起筹安会而表面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