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度脊柱侧凸畸形经融合区域三柱截骨翻修术的安全性及疗效分析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七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acier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经原融合区域三柱截骨术在重度脊柱侧凸畸形翻修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接受三柱截骨翻修手术治疗的重度脊柱侧凸畸形16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8例;年龄12~30岁,平均22岁;距初次脊柱后路矫形手术时间3~17年,平均10.6年.
其他文献
目的:下肢创伤后骨与软组织缺损治疗难度大,并发症高,预后差,是目前骨科医生的一大难题.本研究探讨将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与Ilizarov技术联合,修复创伤后胫骨骨缺损合并严重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18例创伤后小腿开放性损伤合并复合组织缺损患者,男性13例,女性5例,年龄28至52岁(平均41.2岁).
目的:引入团队培训模式TeamSTEPPS,评价在骨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团队是指一群具有互补技巧的,致力于互相负责的,有共同目的、工作目标和方法的人,团队协助对有效的医疗是关键的。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的团队策略和工具包(Team strategies and tools to enhance performance and patient safety,TeamSTEPPS)是为了
目 的 探讨腕背伸肌支持带筋膜皮瓣的手术技巧及其在桡骨远端骨折背侧入路中的临床应用疗效.方 法 按常规手术方式取桡骨远端背侧入路,逐层分离后显露腕背伸肌支持带,以腕背伸肌支持带尺骨远端背侧附着点为皮瓣蒂,切取面积大小约为3.0cm×2.0cm的腕伸肌支持带筋膜皮瓣,将皮瓣掀起临时固定,待骨折处理完毕后,将腕伸肌支持带筋膜皮瓣置于拇长伸肌腱与钢板之间,重新修复腕背伸肌支持带.术后随访观察患者有无肌腱
目的 肱骨干骨折的发生率和损伤的严重程度均呈增加趋势,因为传统保守治疗的局限性,目前多倾向于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方法包括钢板内固定、外固定支架以及带锁髓内钉内固定等,在临床应用过程中每种方法均有其优缺点,争论较大,难以达成共识。
会议
[目的]:在颈椎前路减压术中后纵韧带保留与否还存在一定的争议,本研究从后纵韧带分为浅、深两层解剖解剖结构特点出发,研究探讨一种新的保留后纵韧带浅层的部分后纵韧带切除方法在颈椎前路减压术中的应用价值及效果。
方法: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在我科行PKP治疗的85例患者,分为两组,局麻组42例,全麻及体感诱发电位监测组43例,两组均通过术前影像设计精确穿刺路径经单侧椎弓根旁入路完成手术。按照VAS评分、Oswetry评分标准及影像学资料分别对患者疼痛、日常活动功能及椎体高度、Cobbs角进行比较,记录拔管后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即刻意识状态,评价全身麻醉的适用性。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尺侧腕掌关节脱位及克氏针固定的方法及疗效.临床资料和方法从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收治15例新鲜尺侧腕掌关节脱位病例,其中11例患者发生了明显的脱位.其中男性8例,女性3例,年龄20-52岁,平均年龄34.6岁.
目的探讨延期前外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收治34例RuwerⅢ型闭合性Pilon骨折患者,其中男19例,女15例;年龄18~56岁,平均35.2岁;左侧18例,右侧16例;车祸伤21例,高处坠落伤9例,摔跌伤4例;合并同侧腓骨骨折31例,腰椎骨折2例,多发肋骨骨折2例,脑外伤1例;伤后至手术时间为5~14天.
目的 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是较为常见而又严重的运动性损伤,关节镜下人工韧带重建交叉韧带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本研究探讨关节镜下LARS人工韧带重建膝关节交叉韧带术后正确的护理与功能康复方法。
目的:明确PC4是否参与肿瘤相关的骨破坏过程;明确PC4参与骨肉瘤相关骨破坏的具体的下游基因、作用机制;方法:对骨肉瘤细胞株143B使用慢病毒稳定干扰其PC4的表达,RNA-seq二代测序分析干扰前后破骨细胞活化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PCRWB验证测序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