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关键技术研究

来源 :中国煤炭学会煤矿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暨2013中国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n2268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近年来矿产资源的高强度开发,中国矿山开采造成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主要表现为:地表开挖、压占、毁损,造成土地资源破坏与地表景观改变;破坏地表植被,加剧水土流失;破坏和改变野生动植物栖息环境,使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井下开采造成矿井水外排,破坏地下水系;采矿地表发生沉降、塌陷、崩塌甚至滑坡、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大气、水环境、土壤环境、噪声、固体废弃物污染等。矿产开发已成为环境问题产生的一大源头,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矿山生态恢复治理的任务十分艰巨。作者在对大量典型案例研究基础上,系统总结了采空区、塌陷区、排土场、矸石山、尾矿库、工业广场等矿山场地的主要生态恢复工程与技术手段及恢复成效,提出了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的一般目标要求及关键技术要求,建立了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的技术体系,对于促进不同区域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其他文献
Outline 1 Electronic Applications 2 Display Applications 3 Touch Panel Applications Dry Film Dry Film Photoresist
会议
Contents 1.Introduction to Photolithography -Advanced photolithography for Semiconductor LSI -Technology Roadmap for Semiconductors (ITRS) & NGL 2.Photopatterning in Polymer Films - Chemical amplifica
会议
介绍了微生物复垦的原理、方法和关键技术,并以西部干旱半干旱煤矿区为主要研究区域,进行了微生物复垦的生态应用。通过多年的研究与监测,建立其微生物复垦的关键技术体系与方法,报告将对该研究结果进行系统的报道与探讨。
会议
以中国知网为检索源,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法,对近47年来我国压煤村庄的研究文献从时间分布、期刊分布、主题分布等方面进行分析;然后对文献研究内容进行定性分析,揭示研究进展。研究结果表明:(1)压煤村庄领域的研究相对比较薄弱,文献总量少;(2)载文期刊档次低,学术水平整体不高;(3)大体上可分为村庄下压煤开采技术及压煤村庄搬迁两大研究主题,相比前者,压煤村庄搬迁方面的研究少,且多为浅层次的研究;(4)研究
会议
从世界范围看,生态脆弱矿区的生态安全问题主要是植被的恢复与重建。研究结果表明:(1)生态脆弱矿区的植被恢复重建,对保证我国乃至全球产粮区和工业城市群的生态安全、防止风沙侵袭、阻隔沙漠合拢等,具有重要的生态屏障和防护功能,若不注重土壤和植被的保护与恢复,将会造成不可逆转的灾难。(2)理论与实践证明,在本来生态就十分脆弱的矿区进行大规模的扰动,无疑是"雪上加霜",原脆弱生态系统发生突变性退化,大面积的
会议
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探索和分析了干旱半干旱地区采煤沉陷对旱作农业生产力的影响,并试验总结了改善和恢复沉陷区农田生产力的有效措施.(1)通过对研究区域内旱作马铃薯、绿豆、黑豆、黍子和高丹草五种作物的正交试验研究表明,沉陷对作物出苗状况无显著性影响,但对作物的后期长势和产量有显著影响.非沉陷区作物的株高和茎粗大于沉陷区;除马铃薯外,非沉陷区绿豆、黑豆、黍子和高丹草四种作物的产量分别比沉陷区高出64.5
会议
近年来,伊金霍洛旗由于煤矿的大规模开采,造成大面积裸露地表和采空塌陷区,植被退化和水土流失严重,人类活动强度高,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系统,生态环境恶化加剧.此外,伊金霍洛旗水资源相对贫乏,年降水量358mm,年蒸发量2535mm,干燥度为1.36~2.07.大部分矿区分布在伊金霍洛旗东部晋陕黄土高原的北缘沟壑地貌,土壤侵蚀比较严重,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因此,干旱生态脆弱矿区生态修复技术集成与产业化模式研
会议
北京地区建设工程形成的边坡复杂多样、危害严重,并且大都位于首都生态涵养带和水源保护区,容易引发地质灾害、水土流失、地下水污染、土壤污染等生态问题。本文以北京市废弃矿山为研究对象,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建立了因子指标体系,运用多重数学方法评价各项立地因子的关联规律,进行微立地类型划分,形成了北京市废弃矿山微立地类型系统。通过对主导因子的统计和研究,总结出北京矿山微立地类型体系,由共性因子组合分析得出1
会议
淮南矿区是国家14个大型煤炭生产基地和6个煤电一体化基地之一,2007年被国家授予全国首批"中华环境友好型企业".六年来,累计投入资金近24亿元进行矿区生态环境治理,集成创新了湿地构建技术、固废覆绿景观再造技术、生物垫护坡加固技术、植被组合搭配技术和高污染渗沥液生态降解等技术对大通资源枯竭矿区进行生态修复.修复后该区共有维管植物72科140属235种,其中双子叶植物179种,单子叶植物48种,裸子
会议
煤炭开采沉陷导致高潜水位地区积水形成次生湿地,为改善矿区环境,将开采沉陷与景观学、美学、生态学、环境保护与城市规划理论相结合,对位于城市近郊的采煤沉陷积水区次生湿地进行治理改造,研究其生态修复与景观构建技术,开发采煤沉陷积水区次生湿地的城市服务功能。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