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P-纳米SiO化学复合镀工艺初探

来源 :第七届全国化学镀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pplebanana02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Ni-P-纳米SiO<,2>化学复合镀工艺配方.运用正交试验法,通过测量镀层孔隙率、结合强度和对镀层光亮度的比较,筛选了复合镀溶液配方,试验了溶液pH值和温度对镀层质量的影响,确定了纳米SiO<,2>微粒的加入方法.结果表明,该工艺稳定性好,纳米SiO<,2>微粒在镀液中分散均匀,在pH3.5~4.0,温度85~90℃范围内所得Ni-P-纳米SiO<,2>复合镀层结合强度达到GB/T13913-92要求,无孔隙、光亮度好.
其他文献
本文对明渠非淹没刚性植物的阻流因素进行了量纲分析,通过对明渠非淹没刚性植物段水流的受力分析,推导出拖曳力系数CD及等效曼宁糙率系数nd的计算式.通过水槽实验,研究了非淹没刚性植物明渠流的水流特性及阻流机理.
为了解三峡库区悬移质泥沙对磷污染物的吸附特性,本文开展了同步监测和实验研究.同步监测结果表明:水体中总磷浓度与悬移质泥沙含量、单位重量泥沙对磷的吸附量、水体总泥沙含量、泥沙粒径有密切的关系.采集混合泥沙进行磷酸盐的等温吸附实验和吸附动力学实验.实验选用D1≤0.020mm和D2≤0.008mm两组粒径泥沙进行.实验表明:泥沙粒径对平衡吸附量影响大,粒径小,单位重量泥沙的平衡吸附量大;泥沙粒径、泥沙
本文对人工神经网络的发展简史进行综述,根据水质预测问题的特点以及不同神经网络模式的适用范围,探讨了水质预测中常用的神经网络模式,并对这些模式的优缺点和改进思路进行了分析.
本文在水处理设施的设计、研究中,通常会从工艺优化角度出发对处理设施进行相关优化,以寻求最佳的工艺参数,但实际效果并不显著;在将小试或中试成果推广到实际中时,也常会遇到实际工程的效果与小试或中试结果不一致的情况.本文从流体力学的角度对上述现象进行了分析,认为导致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缺乏对设施中流体流动形态的详细了解.
本文通过现场观测和数值模拟的手段,对三峡水库蓄水初期近坝区水温分布特性进行了研究.给出了三峡水库蓄水初期近坝区域的水温观测资料,建立了沿河宽积分的立面二维水动力学和水温模型,采用分步法求解流速和压力分布,模型考虑水面的热交换条件,采用大涡紊流模型模拟紊动应力和紊动扩散.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三峡近坝区在蓄水初期没有出现水温分层现象,近坝区水质指标保持良好,数值计算结果与观测资料相符合.
为了镍磷镀在炼油厂的开拓与推广,我们从解决影响炼油厂安全平稳运行的瓶颈-常顶冷凝系统入手,通过腐蚀调查以及该部位采取的各项防腐措施的调查,研究了其腐蚀机理,进行了经济效益分析及评价,实现了镍磷镀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应用.
三元Ni-Cu-P合金镀层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耐磨性和较高的硬度,并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可焊性,其综合性能好于Ni-P合金.对三元Ni-Cu-P合金化学镀工艺、配方进行了研究,确定合理可行的化学沉积工艺.
本文研究了化学镀Ni-P非晶态合金技术在车辆异形和活动零件中的应用,系统分析与解决了工程化实施过程中碰到的技术关键问题,从零件结构特点、表面质量、工艺流程、施镀设备、镀层性能、复合防护设计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实验与测试分析,获得了工程化应用的相关设备及优化的工艺参数,使车辆零件的综合防腐能力得到整体提升,拓宽了化学镀技术的工程应用领域,取得了重大的经济效益.
本文对镜面抛光表面进行化学镀镍的工艺进行了研究.运用SEM和AFM对所获得高光整化学镀Ni-P合金镀层的形貌和表面粗糙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表面调整和碱性活化前处理新工艺,可以获得纳米级的高光整化学镀镍层.
以碱性法、酸性法制备了化学镀Ni-P镀层,并制取了不同w含量的Ni-W-P化学镀层及含MoS的复合Ni-P化学镀层,比较了其耐磨性.结果表明,Ni-P-MoS镀层硬度虽然低,但其摩擦系数小,而且耐磨性最高,以碱性镀液Ni-P镀层耐磨性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