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MGB1在SLE患者血浆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来源 :广东省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2017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dp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HMGB)1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SLE患者44例及健康对照组18名,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PBMC中HMGBl mRNA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浆中HMGB1的表达.结果 ①活动期SLE组PBMC中HMGB1-mRNA相对表达量和血浆中HMGB1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和非活动期SLE患者(P<0.05)②血浆中HMGB1水平及PBMCs中HMGB1-mRNA的表达与SLEDAI呈正相关.结论 HMGB1在SLE疾病的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检测PBMCs中HMGB1的表达可作为疾病活动、病情判断的指标之一.
其他文献
恶性血管内皮细胞瘤(Malignant angioebdothelioma)又称血管肉瘤,是一种较少见的皮肤血管恶性肿瘤.本例表现为红斑和暗紫色瘀斑,并有坏死性结痴。临床上需要与鲜红斑痣、化脓性肉芽肿、Kaposi肉瘤等相鉴别。与其他皮肤恶性肿瘤相比,血管肉瘤的预后非常差。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化疗方案有限,因为血管肉瘤对多数常用的化疗剂耐药。因此,目前迫切需要寻找新的治疗手段。本例应用克瘤合剂
禤国维教授认为硬皮病的病机主要为肺脾肾亏虚,寒凝腠理,经脉痹阻,将其分期治疗,注重补肾散寒,现将其治疗经验进行总结,为临床治疗硬皮病提供一种新的诊疗思路.
报告以硬下疳样溃疡为表现的生殖器疱疹1例.患者男,66岁.因“阴茎糜烂2周”于2014年3月到我科就诊.曾在外院拟“包皮龟头炎”静脉滴注头孢地嗪治疗,皮损无改善.1年前曾出现包皮糜烂1次,经治疗皮损愈合,否认梅毒病史.有非婚性生活史(异性).近3个月无服药物史.皮肤科查体:阴茎系带附近见1个约1.5×1.5cm溃疡,近圆形,溃疡表面见脓性分泌物,触诊基底部稍硬,浸润感;阴茎背侧见1个约1.0×1.
会议
目的 比较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以及健康对照者血清中抗炎因子IL-38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资料的相关性.方法 本研究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18例SLE患者及1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IL-38的mRNA表达量,并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72例SLE病人以及63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IL-38水平,分析血清IL-38水平与器官损害、SLEDA
会议
目的:探讨电子皮肤镜在银屑病诊断、鉴别诊断以及治疗疗效观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国产电子皮肤镜采集银屑病皮疹影像,对不同部位,不同皮疹类型,治疗前后进行对比分析,同时与脂溢性皮炎、湿疹做对照分析。结果:近两年时间里采集了600多张图片,选取130多张图片质量最好的影像,总结出银屑病的典型皮肤镜表现,发现不同部位皮肤镜表现的差别,治疗后皮肤镜表现的变化,同时,总结出与相关疾病的鉴别诊断皮肤镜依据。银屑
报告沙利度胺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泛发性结节性痒疹一例。患者女,34岁。全身皮肤泛发丘疹、结节伴瘙痒近1年。皮损组织病理示:显著角化过度并角化不全,棘层、颗粒层增生肥厚,可见海绵水肿,皮突延长呈银屑病样或假上皮瘤样增生。真皮乳头层增厚,增粗红染的胶原纤维与表皮垂直走行,真皮浅层血管周围淋巴为主的炎细胞浸润。诊断:结节性痒疹。治疗上予沙利度胺50 mg 2/d,配合糖皮质激素系统用药1月余后,患者皮损好
会议
会议
目的 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MRL/lpr小鼠脾脏中αβT细胞和γδT细胞分泌IL-17的能力.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产生IL-17的脾αβT细胞、γδT细胞的百分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血清IL-17水平;光镜下观察肾脏病理情况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肾脏IL-17、IgG、C3的表达.结果 MRL/lpr小鼠脾脏IL-17+αβT细胞、IL-17+γδT细胞较对照组C57B
会议
会议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αβT细胞和γδT细胞分泌IL-17的能力及其与病情活动度的关系.方法 收集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30例和健康对照组19例,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总αβT细胞、 γδT细胞及IL-17阳性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αβT细胞、γδT细胞的百分率,并探讨它们与SLE病情活动的关系.结果 SLE患者IL-17+PBMC及IL-17+αβT细胞百分率均较健康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