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中医辨证分析

来源 :第五届中医药现代化国际科技大会中医眼科创新与发展分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第十五次学术年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GSKYK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3个原发致病基因突变导致的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患者的中医辨证规律。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2月至2013年12月在河北省眼科医院(原邢台市眼科医院)就诊具有ND4 G11778A、ND6 T14484C、ND1 G3460A线粒体DNA突变阳性的219例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先症者的中医辨证分型,分析各证型与3个原发基因突变的联系,总结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的中医辨证规律。
其他文献
会议
会议
目的:探讨黄芪对高眼压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的保护作用及不同眼压对其保护作用的影响。方法:通过烙闭SD大鼠双眼上巩膜静脉3支进行高眼压模型制作。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黄芪组、点药组、联合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服,黄芪组、点药组分别给予黄芪灌服、降眼压药点眼处理,联合组两种措施同时干预;干预4周后,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定量分析不同组RGCS的数目及凋亡率的差异。
2型糖尿病是世界难治性疾病,随病情发展出现的各个系统的并发症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存质量。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肾病同属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范畴,两部位病变出现较早,病情隐匿,若不能及时发现将造成严重后果。在近来的研究中发现,血清胱抑素C、α 1微球蛋白以及β2微球蛋白可作为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敏感指标,本文将针对以上生化指标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之间的关系做一综述,寻找两病之间可能存在的关联,以期在以后的临
目的:分析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011年6月至2016年6月确诊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12例(12眼)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病例均行玻璃体切除+视网膜复位+视网膜激光光凝+硅油填充术,术后2周~2个月行双眼FFA检查,明确术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分期,其中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或重度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7例
脑脊髓膜炎(purpura malignant),又称脑膜炎,是一种致命的化脓性脑膜炎,易引起全身脊髓损伤及神经系统症状的疾病,眼部以侵袭视神经为主,很少累及视网膜,主要表现为视神经炎,以双眼或单眼视力迅速减退,常在数小时或1~2天发生严重的视力障碍,重者可以完全失去光觉。临床多数病人常感有眼球后部的轻微胀痛,特别是在向上及内侧看时更为明显,早期不容易诊断本病,多数是在出现脊髓、神经症状和视力迅速
目的:观察青光安Ⅱ号方对慢性高眼压大鼠视网膜小胶质细胞OX42蛋白及IL-1βmRNA的影响。方法:将40只(80眼)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6组,分别为:A空白组,B模型组、C青光安Ⅱ号方低剂量组、D青光安Ⅱ号方中剂量组、E青光安Ⅱ号方高剂量组、F益脉康分散片组。将B、C、D、E、F五组实验大鼠采用烧灼巩膜表浅静脉法建立大鼠慢性高眼压模型,术后监测眼压,使眼压维持在25mmHg以上持续8w视为造模成
目的:运用多种现代眼科检查仪器综合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视乳头炎的效果.方法:将2012年7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急性视乳头炎患者29人(共41只眼),矫正视力在0.1~0.5,随机分为西药治疗组(19眼)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组(21眼)两组.其中西药组予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静滴、泼尼松片口服并配合甲钴胺片口服,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配合中药治疗(早期丹栀逍遥散水煎剂口服,后期复明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