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县凹陷下第三系深层资源潜力新认识

来源 :第十一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ma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霸县凹陷下第三系深层资源潜力进行了分析。霸县凹陷是冀中坳陷北部的主要含油气凹陷,勘探总面积约2400km2。自1956年开始石油钻探至今,相继发现了岔河集、高家堡、鄚州、苏桥、文安、南孟、龙虎庄、顾辛庄八个油气田,发现了Ng、Ed Es1、Es2、Es3、C-P、O七套含油层系,已探明石油资源量1.31亿吨、天然气资源量151亿方,是冀中主产油气区。
其他文献
长期以来,地质学家强调的是火成岩热力对烃源岩和先存油气藏的破坏作用,但实际上,沉积后的火山活动所导致的高热流值往往会加速有机质的熟化,有些火山岩造岩矿物次生变化所释放出的组分可降低有机质的生烃门限或对其生烃具有催化作用。廊固凹陷是冀中坳陷火成岩发育得典型地区。自1978年发现火成岩油气藏以来,30年间又相继发现了5个油气藏。针对火成岩的储集性能曾展开过大量的讨论,但对于烃源岩及油气的影响却少有论述
本文对部分近海湖相烃源岩异常的碳同位素特征及其意义进行了阐述。碳同位素是判断烃源岩有机质类型、沉积环境及油气源对比的重要参数。通常认为深湖相泥岩有机质生源以水生生物为主,烃源岩类型好,碳同位素轻。浅湖及湖沼相烃源岩有机质以高等植物生源为主,类型主要为偏腐殖型及腐殖型,碳同位素较重,并依据原油及天然气中重烃气的碳同位素进行油气成因类型划分。在珠江口、渤海、印尼的SUNDA盆地和肯尼亚西部谷等近海盆地
本文基于沉积有机质中生物标志化合物的三种存在形式:游离态、束缚态和化学态,提出化学态生物标志化合物由于隐藏在大分子网络中,得到一定程度保护,热演化过程中受热蚀变的影响相对要小,存在明显的热演化滞后效应,最终保存了重要的有关有机质生源、沉积环境等地球化学信息,可应用于高演化有机质的评价。借助于国际上 新近发展起来的加氢催化裂解技术,对我国塔里木盆地和南方海相碳酸盐岩地层高演化源岩有机质作了探索性研究
本文对霸县凹陷深部烃源岩的发现及其意义进行了阐述。霸县凹陷是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北部的一个西断东超的箕状断陷。自1956年开始石油钻探至今,相继发现了Jxw、.、O、C-P、Es4、Es3、Es2、Es1、Ed、Ng等共十套含油气层系。2005年在该凹陷钻探了股份公司重点探井兴隆1井,该井自4429m进入Es4地层,4848m进入Es4中下直 至5500m井底仍为Es4地层,且暗色泥质岩类较为发育,
甲基菲异构体的相对丰度可以作为一种标尺来衡量有机质的成熟度。9-甲基菲、1-甲基菲受沉积环境和生源的影响比较大,1-甲基菲在源于Ⅲ型有机质和煤的陆相油中较丰富,9-甲基菲主要和 海相有机质有关。对于四个甲基菲异构体在不同的有机质类型和沉积环境下的分布特征,对利用甲基菲来计算烃源岩的成熟度有什么样的影响还未见有报道。本文对沾化凹陷不同有机质类型及沉积环境的烃源岩甲基菲各种分布模式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利
本文对碳酸盐岩烃源岩评价问题进行了探讨。烃源岩静态评价的基础理论与方法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已基本建立,以热史为基础的动态评价,虽已发展了大量的方法、手段,但由于地质情况的复杂性,至今仍有不少问题值得研究,如生烃动力学与地质结合的生烃定量模拟,存在体系的选择、地质条件的相似性比较等问题。上世纪八十年代后,烃源岩的评价研究出现了两个重要的研究方向,一是盆地烃源灶的厘定,使烃源岩评价更加具体,明显带有空间信
有机质自由基浓度可以被用来作为研究有机种子成熟度和沉积盆地热历史的一种古温标,但其受热机理的研究以往主要偏重于温度的影响。由于有机质的演化受时间和温度的双重作用,必须考虑自由基浓度受时间和温度的影响。本文依据I型有机质干酪根样品的热模拟实验和实际地质演化的系列样品之自由基浓度数据,利用Waples(1985) 的时间-温度指数(TTI)方程来建立TTI和自由基浓度(Ng)的关系。依据实验数据建立了
本文对柴达木盆地西部第三系盐湖相烃源岩特征与成烃演化过程进行了分析。柴达木盆地在第三纪位于北纬干燥气候带上,由于缺乏源远流长的河流,仅有短暂性洪水型河流补 给水源,加上四周被高山环抱,所以形成了常年性内陆封闭咸水湖盆。咸水湖相中烃源岩有机质丰度和成烃演化过程是生烃评价中具有特殊意义的重要问题。勘探证实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是以第三系盐湖相为烃源岩的油气富集区,烃源岩以含盐度高(15‰~60‰)、含碳酸
本文对酒西坳陷与酒东坳陷下白垩统生烃条件进行了对比分析。关于酒泉盆地下白垩统的油气生成,前人已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近年来,随着勘探形势的发展和油气研究的不断深入,反映出在油气生成方面还存在一些理论问题有待解决,如青西凹 陷赤金堡组的生烃条件及其分布、酒东坳陷主要源岩及其热演化等已成为研究必需。更值得人们关注的是,对于同样处于酒泉盆地中的酒西坳陷和酒东坳陷来说,为什么会出现酒西“富
本文对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古近系烃源岩有机相特征进行了分析。南堡凹陷古近纪断坳期发育了巨厚的湖相暗色泥质沉积,成熟暗色泥岩厚度约1500 m~1700m。古近系沙三段沉积时期,形成以深湖和半深湖泥岩为主的拾场次凹和柳南次凹,构成两个生油中心,主力生油 层为沙三段四、五亚段的深湖相泥岩,生油层厚度300m~500m。古近系晚期高柳断层活动强度大,沙一段至东营组沉积中心南移至林雀、曹妃甸地区(图1),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