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治疗术中动脉瘤再破裂的防治

来源 :第五届中国西部介入放射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bo_s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颅内动脉瘤在弹簧圈栓塞过程中发生破裂是最可怕的术中并发症之一,本文探讨处理、预防这一并发症的初步经验. 材料与方法:从1998年4月到2005年3月,共有284例患有颅内动脉瘤的患者在我院接受了可脱卸弹簧圈栓塞治疗,其中221例患者曾有过动脉瘤破裂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史.10例有动脉瘤破裂出血史的患者术中再次发生动脉瘤破裂.术中动脉瘤再破裂时,常规使用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并设法用弹簧圈尽快填塞动脉瘤腔.微导丝引起动脉瘤破裂时,尽量保持微导丝不动,微导管尽快送到瘤腔中进行填塞治疗.若微导管引起破裂丽微导管头端位于瘤壁外蛛网膜下腔时,微导管且勿退入瘤腔内,应将弹簧圈经微导管送入蛛网膜下腔一部分后,再将微导管头撤入瘤腔内,继续弹簧圈填塞.若弹簧圈引起破裂,要将弹簧圈完全或部分送出去,将破裂口堵住后,调整微导管头端位置继续弹簧圈填塞. 结果:在接受动脉瘤栓塞治疗的284例患者中.221例曾有过动脉瘤破裂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中10例发生了术中再破裂,占动脉瘤破裂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的4.5%,总发生率为3.5%.1例破裂由导丝引起,1例由微导管引起,2例由弹簧圈过度填塞引起,弹簧圈穿孔3例,其余3例由微导管和弹簧圈共同引起.1例患者遗留轻度左腿残疾:3例死亡,死亡率占术中破裂的30%,占总例数的1.1%:其余6例患者无残留神经系统并发症. 结论:动脉瘤栓塞术中动脉瘤的再破裂是一少见,威胁生命但又不可避免的事件.应该立即采取妥善措施以挽救患者生命、改善预后、降低可怕并发症的发生.如处理恰当,多数术中动脉瘤破裂的患者能够存活,无后遗症.
其他文献
目的:①探讨小肝癌的联合介入治疗效架;②用联合介入方法治疗21例小肝癌。结果:21例小肝癌治疗后1、2、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92.7%、77.7%。结论:小肝癌联合治疗效果显著是一项重要的治疗方案。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栓塞治疗中卵巢支处理技术.方法:对15例子宫动脉造影中双侧或单侧卵巢支显影和卵巢染色的子宫肌瘤患者行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结果:双侧子宫动脉碘油—平阳霉素乳剂栓塞12例;病灶优势侧子宫动脉碘油—平阳霉素乳剂栓塞,对侧明胶海绵栓塞3例;15例患者术前术后3月女性激素无明显变化,均未出现闭经或提早停经.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只要正确处理好卵巢支,不会损伤卵巢内分泌功能.
目的:探讨不同介入方法在肝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科从2002年9月至2004年lO月,经介入治疗的140例原发性肝癌.治疗方式分别采用单纯肝动脉药物灌注化疗(TAI)、TAI加肝动脉内栓塞化疗(TAE)、TAI+TAE和经皮穿刺肝癌肿块内无水乙醇注射(PEI).结果:TAI+TAE+PEI疗效最好。TAI+TAE次之,TAI疗效不佳.结论:TAI+TAE+PEI疗效显著,明显延长病人
目的:探讨经皮导管药盒系统植入术在晚期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方法:13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采用经锁骨下动、静脉穿刺植入导管化疗药盒系统于锁骨下区,留置管到达相应靶血管,术后行经药盒规则灌注化疗或化疗栓塞及药盒定期护理.结果:13例患者成功植入13个导管药盒系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其中除2例(2/13)因留置管堵塞而使药盒废弃外,其余随访3月~18月均保持药盒通畅及无留置管移位.结论:经皮导管药盒系
目的:探讨中晚期肝细胞性肝癌(HCC)肝移植术前介入治疗对预防肝移植后肝癌复发以及提高患者生存率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至2005年11月我院接受肝移植的40例中晚期HC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例(介入组)术前辅以介入治疗,另外20例未接受介入治疗作为同期对照组(未介入组),比较两组的累计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并观察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及副作用。结果:经统计学分析,介入组和未介入组
目的:通过DSA图像定量分析,探讨磁性微粒(Fe3O4)肝癌栓塞机理与临床疗效.方法:临床25例肝癌患者Fe3O4栓塞一月均DSA复查,前后图像对照作统计学处理.结果:栓塞前后DSA图像定量分析p值<0.05,Fe3O4微粒由近端栓塞血管移向远端末梢,临床观察栓后综合症明显下降.结论:Fe3O4微粒具有缓慢栓塞性,对减少栓后临床并发症有一定作用。
复杂脑动脉瘤是指宽颈、梭形、夹层、假性、巨大、微小、有穿支血管和出血后血管痉挛动脉瘤等。目前确定其诊断仍依赖于CT、MRI、CTA、MRA及DSA等影像检查。它们在诊断评估复杂脑动脉瘤各有优缺点,无任何一种影像检查可取代其它方法诊断复杂脑动脉瘤,评估其血管构筑等多方面情况,来指导治疗术式选择,本文总结了各种检查方法对复杂脑动脉瘤血管构筑情况及其与周围组织关系的诊断价值,便于指导治疗方法的选择。
近十几年来,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治疗飞速发展,特别是电解可脱卸弹簧圈(GDC)的运用,使介入治疗成为颅内动脉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但复杂脑动脉瘤致密栓塞率低,并发症多,复发率高,如何提高复杂脑动脉瘤的致密栓塞率、减少并发症及复发率是该技术的要点和难点,本文报告了以GDC栓塞技术为主,结合血管内支架及瘤颈再塑形等技术治疗的36例复杂脑动脉瘤。
本文介绍了介入疗法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特点①最小的组织损伤代价,完成复杂的手术;②脊柱稳定性影响降到最低限度;③最大限度的保护劳动能力;④生理干扰最小化;⑤无碍美观的切口、迅速的肌体恢复:⑥低廉的治疗费用。还介绍了介入疗法治疗椎间盘突出症常见并发症①椎间盘感染;②神经损伤;③血管损伤;④组织损伤;⑤脏器损伤;⑥过敏反应;⑦迷走神经的不良反应,提出了介入疗法治疗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措施。
目的:观察颅内专用覆膜支架及其输送系统通过颅段颈内动脉(CICA)骨性管道和生理弯曲、到达靶区的柔顺性能,覆膜支架对血管壁病变的封堵性能(贴壁性能)及其对覆盖段相关分支的影响.材料和方法:采用颅内专用覆膜支架,以血管内技术治疗13例CICA病变.其中巨大假性动脉瘤4例,巨大动脉瘤4例,宽颈小动脉瘤3例,巨大假性动脉瘤伴颈动脉海绵窦瘘(CCF)1例,CCF1例.颅内专用覆膜支架释放前均行患侧颈内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