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源到汇:大陆边缘的沉积作用

来源 :中国科学院海洋科学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0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综述了研究大陆边缘及其沉积物扩散系统的意义.探讨了大陆边缘的沉积作用,对源到汇思想的提出,介绍了几个概念上的创新.
其他文献
研究表明,亚洲夏季风由相互联系又有其独立性的印度夏季风系统和东亚夏季风系统组成.华南和南海夏季风是东亚夏季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人们对南海夏季风活动更加注意,已经从不同角度开展了研究.在国家气候中心区域气候模式的基础上,针对华南地区的气候特征,研制了一个改进的区域气候模式.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模拟华南地区和南海地区5和6月份的降水.为了更好地研究华南和南海地区夏季风的年际变化,很有必要建
经验表明在气候模式预报中,模式预报的雨带往往比实测的雨带移动要快,这主要是在模式计算中将饱和水汽的运动视作空气的运动所造成的,实际上水汽饱和后尤其在成为水滴以后它的运动和空气的运动是不一样的,很明显要比空气慢得多.当然要模拟水汽的运动是很困难,作为第一近似我们将MM5模式中饱和水汽的运动水平风速设计为比空气运动水平风速要小20%,用这样的方法对雾的生消过程和雨带的移动进行模拟.令人很惊奇的是模拟结
甘肃省河东地区旱作农业占总耕地面积接近90%,且大部地处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区,作物产量高低主要取决于气象条件的好坏,尤其是生育期内降水总量的多少和时段分布,而自然降水对作物供水依赖于土壤调节.对单一站点和区域干旱评价方法已有过大量的研究,但这些判别方法大多都以天气要素为依据,且很少结合具体作物,针对性较差,在具体业务应用时就显得力不从心,本文试图找到利用有限的实时土壤湿度资料对河东不同气候区之区域干
中国夏季降水的异常分布表现出明显的空间模态(称为雨型),相关研究已有很多,主要考察的是降水异常的年际变化特征,目前国家气候中心气候预测业务采用的三类雨型,就是根据夏季降水距平百分率划分的].显然,这样的雨型方案无法描述异常降水分布在季节内的低频变化,而这是夏季降水变化中的重要分量.一方面,降水在时间上表现为显著的低频振荡.另一方面,低频降水的分布具有大尺度空间模态,存在季节内雨型.实际经验表明,大
华南地区也同样存在变暖的趋势,但前人大都把注意力放在华南汛期降水和华南夏季和冬季气温变化上,对华南前汛期这一特定时段的气温研究却很少,所以研究华南前汛期气温的变化问题具有一定创新意义的.本文将在全国气温变化的大背景下,进一步了解华南南部前汛期气温的基本气候特征,从而为提高该地区气温预测的水平、指导农业生产、防灾减害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本文作者通过大量资料相对比分析以为,南海海盆的扩张具有多期次多扩张脊和不对称扩张现象,西南海盆和西北海盆的形成早于中央海盆.海底扩张脊曾经至少发生过一次跳跃,并表现出非均一特征.
本文收集了整理了南海及其围区的中生代岩性、岩相、古地理资料,偏制了不则时间段的岩相古地理图,研究了南海北部陆缘及印支半岛的中生代地层建和岩相古地理的时空变化及海中生界油气潜力.
南海北部滨海断裂带是一条发育在大陆边缘的一条规模巨大的断裂带.文中简要分析了该断裂带A段的地质地貌特征和在地球剖石上的反央,并提出该断裂常A段是南海滨断裂常中活动性最强的段落.
地壳的研究是地球科学的基础,大洋地壳不仅是地壳的主要部分,而且也是在陆地壳形成的基础.本文主要探讨了大洋地壳研究的现状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本文作者通过对CO气体组分及同位素特征的研究,认为该巨型CO气藏常的形成与欧亚板块东南边缘的构造——岩浆的热体制及其多期次密切相关,也与地层的岩性组分有关,闻进了CO气藏的形成机理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