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PP26:Synthesis and Structure of Amidine Copper Complexes from the Addition of Amines to Nitriles

来源 :第13届亚洲化学大会(13th Asian Chemical Congress)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le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石家河文化发育于长江中游地区,是华夏文明演化进程中的重要环节,然而目前对石家河文化时期环境变化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关系并不清楚.结合江汉平原全新世中晚期的气候变化,本文选择石家河典型遗址-三房湾遗址为研究对象,该遗址剖面的孢粉和重金属元素分析结果表明:在屈家岭文化时期(5.5-4.8 cal.kaBP),以禾本科和伴人植物占优势的孢粉组合反映稻作农业扩张;同时Cd、Fe、Cu、Cr和Zn等重金属含量
本文利用山东省现已公布的346处龙山文化遗址和42处岳石文化遗址,利用谷歌地球精确定位了每个文化遗址的经纬度地理信息,并在ArcGIS10.2中对两个文化时期遗址点的自然地理环境信息进行了提取和汇总,采用K-S统计检测方法检验了高程、坡度和坡向对遗址分布影响的显著性,结果表明,空间上两个文化期的遗址主要分布在高程150m以下,坡度2.5°以下,光照条件好的地区,从龙山文化过渡到岳石文化,遗址店数量
夏家店下层文化(3934-2779 cal.yr B.P.)、夏家店上层文化(3079-2035 cal.yr B.P.)和战国文化(475-221BC,2425-2171B.P.)是西辽河流域青铜时代先后相继的3种文化类型.其分布范围差异显著:夏家店下层时期遗址主要分布于西辽河流域东南部海拔较低的西辽河各支流两岸,夏家店上层时期遗址分布重心向西北部的山地丘陵地区偏移,战国文化遗址分布范围与夏家店
会议
水稻的起源是人类文明历史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关于水稻驯化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如何发生的讨论有助于理解人类历史发展这一重要环节.近年来上山遗址水稻遗存野生-驯化的鉴别,引起了激烈的学术论战,关键原因之一是缺乏系统的数据对其野生稻至栽培稻演化过程进行科学论证.然而上山文化层浮选出水稻大植物遗存数量极少,仅有几粒.令人欣慰的是,植硅体的耐腐蚀和易保存性,使植硅体分析弥补了这方面的缺憾,成为获取
会议
辽河流域作为我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地之一,全新世以来先后演绎了多期古文化。研究搜集了辽河流域的考古资料,获取了该区各文化时期遗址点时空变化和各文化期经济类型(包括生产生活方式与经济形态等)的相关信息,并将其与区域气候环境演化记录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认为,在千百年时间尺度上,人类的演化,具有如下两种行为:1)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和经济形态的变化,具有被动的适应环境变化的特点;2)人类具有追逐气候带迁移的特点
Archaeological excavations and environmental archaeological studies over many years in the Shanghai Area have provided a wealth of information for Holocene environmental changes, growth and decline of
Hydrothermal reactions of NH4VO3, WO3, MC12(M=Co, Ni and Mn) and 4,4-bipyridine yields novel organic-inorganic hybrid compounds, Co(V2W4O19)(bpy)(Hbpy)2 (1),Ni(V2W4Ol9)(bpy)(Hbpy)2(2) and Mn(V2W4O19)(
Regular, hexagonal nano-flakes of magnesium hydroxide (Mg(OH)2) were synthesized in large quantities via a facile hydrothermal method in the presence of surfactant polyethylene glycol 20000 (PEG-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