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曼帝国加入欧洲国家体系的启示

来源 :第六届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冬季世界史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w2dy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奥斯曼帝国加入欧洲国家体系及其地位的问题,国内外学界通常以1856年的《巴黎条约》作为历史依据。如果以条约作为界定一个国家纳入某个国家(际)体系的标准,那么,奥斯曼帝国实际融入欧洲体系的历史要早的多。从1453-1856年间,奥斯曼帝国与欧洲国家通过签订近百个条约而形成的条约关系,确定了其在欧洲政治体系中的地位。《巴黎条约》进一步重申了这一既定事实。尽管如此,1914年当奥斯曼帝国卷入到欧洲国家的全面对抗中时,它未能逃脱解体的厄运。今天重温这一段历史意在论证,任何国家的独立、安全与发展最终依靠的是其自身的国家实力以及和谐、公正的国内秩序,而非属于某个特定的国家体系。
其他文献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当代西方史学界出现了史学方向的重大转折——新文化史兴起并成为西方史学研究的主流,新文化史的兴起可视为历史学乃至整个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文化转
会议
  法国大革命是一场意义深远的资产阶级革命,在革命中,各个阶级广泛参与,其中作为法国国民主体的农民,更是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大革命前期,这种作用更多的是为革命提供基础
  本文从梳理达尼埃尔·罗什的物质文化史研究的学术脉络开始。指出其继承布罗代尔的“物质文明”史观与拉布鲁斯的计量方法,并融入自身对物与人的关系、物质世界与符号/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