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出口高速Web缓存代理的研究

来源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第十七届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azy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校园网中普遍存在的出口瓶颈问题出发,分析现有的多出口解决方法。在不调整原有网络结构的前提下,提出用多出口缓存代理的方式来提升网页浏览速度,其中,关键的缓存代理功能和地址转换策略均由Squid来完成。转换完成后的地址路由则通过Linux的高级路由功能来实现。最后,对Squid性能进行优化和监控。
其他文献
分析IPSec穿越NAT存在的兼容性问题,提出穿越NAT的一些技术要求;同时分析IPSec穿越NAT后的影响,提出IPsec穿越NAT的解决办法。结果表明:这些解决办法为IPSec与NAT的有效结合使用提供了一些参考,进一步扩展了其在现实中的应用,能更好地解决多用户接入中的不足,可以支持多种网络协议,有效地实现IPgec数据包对于NAT设备的穿越。
针对要求磁盘数据存储高可靠性的应用,提出一种替代硬件RAID1冗余存储方案的软件镜像备份系统。该系统采用异步和同步两种工作方式,在保证应用的磁盘访存吞吐量需求的同时,冗余备份磁盘数据,具有比硬件RAID1更高的可扩展性。提出分段加锁模型以保证磁盘访存的实时性及异步转同步的有效性。在Windows环境下实现该模型,并测试验证模型的正确性和性能。
介绍基于角色访问控制的基本原理,从理论和实际方面对RBAC(Role-based access control)模型进行研究,解决实现责任分离机制问题,设计责任分离机制的理论方案,使得责任分离机制更好地解决RBAC中的不足,实现一个基于RBAC的重用性良好的权限管理系统。采用ssH的相关技术,运用SSH框架技术的优点实现RBAC责任分离机制,最终满足系统权限管理的安全性、高效性。
分析高职院校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备份现状,提出保障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安全并研发搭载符合高职院校实情的SOL Server数据库备份系统的必然性。对系统的总体架构进行设计和研究,并对VDI、虚拟设备以及备份代理端之间的接口关系、虚拟设备和备份服务端进行数据交互过程、启动备份方式和虚拟设备需要处理的命令、虚拟设备状态切换、虚拟设备配置、虚拟设备异常处理等VDI技术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基于VDI的SQL
设计一个采集BBS原始数据的系统架构,并着重对这些原始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得到一个包含热点分析、重点分析和统计分析3大功能的完整检测系统。该系统能够实时对高校BBS进行检测,使BBS的内容更加安全。
针对传统的基于图论的路径多样性测度难以有效评估复杂网络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串并联多样性模型(SPDM)的新型测度。利用RouterViews站点搭建多宿主试验平台,结合SPDM测度进行多宿主站点的AS路径多样性测试。测试结果验证了SPDM测度的可行性,SPDM测度简单方便,能够有效地反映端到端的路径特性,因此,可作为网络可用性和网络性能的测试指标。同时,多宿主能够明显地提高端到端的AS路径多样性;
在系统分析解析模型、报文级模拟、网络仿真、混合方法等蠕虫仿真环境构建技术的基础上,建立蠕虫分类体系;针对已有实验环境在扩展性和逼真度平衡、评估蠕虫防御机制有效性等方面的不足,将报文级模拟和网络仿真等技术有机结合,提出一种可重构的蠕虫仿真实验环境LSNEMU1ab,并基于NS2模拟器实现了单个仿真节点上虚实结合的蠕虫仿真模型(VRHWE),支持在混合网络仿真环境中细粒度的蠕虫仿真以及自定义蠕虫的渗透
研究选项对互操作的影响。首先对可选项的作用阶段建立着色Petri网模型并生成部分模型的可达图;然后基于所得可达图采用数据选择的方法生成测试路径集,给出测试路径的生成算法。以OSPFv3协议中的可选项E-bit对OSPFv3协议实现间建立邻接关系的影响为例说明给出方法的有效性,并且搭建OSPFv3互操作测试的平台,测试E-bit对互操作的影响。
分析核心路由表膨胀的主要影响因子,测量多宿主、流量工程、地址碎片和未聚合前缀对核心路由表增长的影响,评估各因子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多宿主前缀在全球路由表中的比例为23%~31%,并表现出了最强劲的增长势头;未聚合前缀所占比例约为30%,与5年前相比,增长了约6.4%;流量工程所占比例只有15%~20%,并且近年来表现出了略微下降的趋势;虽然地址碎片约为整个路由表的一半,但其增长速度慢于整个路由表
随着网络多媒体等实时交互应用对网络带宽需求的增长,IPv6组播在校园网中的部署变得越来越必要和紧迫。对IPv6组播的传输机制进行分析,介绍MLD和IPv6 PIM-SM等IPv6组播协议的原理,重点介绍校园网IPv6组播的部署方案,搭建测试环境验证了主流厂商设备对IPv6组播的支持和兼容情况,总结在校园网环境中部署IPv6组播时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