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LCA法的改性戊二醛鞣革工艺特性评价

来源 :2014第十届全国皮革化学品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yl720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GaBi4模拟改性戊二醛鞣革工艺,并利用LCA(生命周期评价)法对其进行评价,再结合荷兰莱顿大学环境科学中心(CML)开发的CML2001分析工具,找出鞣制工段影响最大的处理单元及各个工序对全球变暖潜力(GWP),能源的消耗以及人类生态毒性(HTP)的潜在影响。结果表明,鞣制工段对GWP和能源消耗的贡献最大,其次是电力和污水处理系统。电力对HTP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污水处理系统。而热能对以上三个因素的影响都较低。浸酸工序对HTP的影响高于对GWP的影响,去酸工序对HTP的影响低于对GWP的影响,鞣制工序对HTP的影响高于对GWP的影响。三个工序中占主导影响的是鞣制工序。
其他文献
  以转基因大豆油为原料改性制备环氧增塑剂,并讨论了环氧时间、催化剂种类、双氧水用量对产物的环氧值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微量硫酸催化效果较对甲苯磺酸及732阳离子交换
  杨梅单宁(BT)是一种典型的植物多酚.本文先将Ag+与BT形成稳定的配合物,然后用化学还原得到BT稳定的纳米银AgNPs.最后将AgNPs与明胶复合得到植物多酚稳定纳米银-明胶复合
会议
  采用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与丙烯酸酯单体以及双键封端的聚氨酯乳液进行化学共聚,得到了硅烷偶联剂改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研究了其结构与性能间的
  采用鞣剂F-90作为交联剂,将水解胶原蛋白接枝到硫酸预处理的超细纤维合成革基布上,通过单因素实验优化F-90和水解胶原蛋白的最佳用量,探讨基布的上染率、表面色度及耐干湿擦
会议
  以N-甲基二乙醇胺(MDEA)和聚四氢呋喃二醇(PTMG)为原料,合成了阳离子聚氨酯,采用核磁共振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测试了其耐碱性能.同时将阳离子聚氨酯用于超细纤维合成革
会议
  本文从聚氨酯的结构出发,采用单因素变量控制法,首先以二异氰酸酯、聚醚(酯)二元醇、二羟甲基丙酸(DMPA)为主要原料合成高透度的水性聚氨酯WPU,加入消光粉后制得M-WPU.通
目的:1.制备抗钠-钙交换体(Na+-Ca2+exchanger,NCX)α-2重复序列(840-877)(α-2(840-877))单克隆抗体,观察其对成年大鼠心室肌细胞主要离子电流的影响。2.建立大鼠心肌缺血/
  国家标准GB/T19941-2005 规定皮革制品游离甲醛含量的分光光度法应用时,洗脱染料会干扰吸光度的测定,影响结果准确度。有效分离萃取液中的染料和甲醛是保证测定准确度的关
  氮丙啶是一种毒性极高的化学品,然而氮丙啶类化学品是制革涂饰工段中广泛使用的室温交联剂,尤其应用于水性丙烯酸树脂和水性聚氨酯涂饰材料中。本文简述了氮丙啶及其衍生物
  本文应用3D-QSAQ技术研究了皮革生产中常用酰胺类化合物毒性与结构的关系,并对其毒性进行了预测.选用了12种酰胺类化合物及其毒性数据,采用比较分子场分析法(CoMFA)和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