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性主义文学本质观文艺学反本质主义的限度与出路

来源 :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百年中国文艺理论的回顾与反思”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ohuoshan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前反本质主义论争的背景之下,"什么是本质"成了文艺学研究的重要话题.不同于建构主义和关系主义,间性主义认为,任何文学本质论尽管都是特定历史语境中的话语建构,但这一历史语境并不封闭于自身,而是向着过去和未来的历史语境开放的;文学尽管需要通过文化相对物来自我定位,但也更需要在不偏离自身传统的前提下整合这些文化资源,丰富拓展自身.总之,间性主义文学本质观不认为文学本质是自我封闭的,只能和其他文化现象保持距离,而是强调文学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自身延续性,强调后来的文学总要在先前的文学中找到可以发展的维度,并把先前的文学包含在自身的视野中.文学研究正是以此来获得克服自身历史局限、整合其他文化资源、引领当下文学实践的力量.
其他文献
虽然日常生活审美化这个命题出自西方,但是这个命题在被引人中国之后却被赋予了诸多的新意.通过对国内日常生活审美化背后理论脉络的梳理,会发现,日常生活审美化这个命题与其
"文学经典"是一个舶来的概念,在全球化的多元文化时代,文学经典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开放性话题.对于文学经典的解释不应该是封闭的、一元的和永恒不变的,而应该是开放的、多元
视觉文化转向使视觉形象日益成为文化研究中的核心问题.形象之所以具有魔力,是因为它拥有光韵.光韵具有不可接近的神圣性、此时此地的本真性和凝神静观的视觉性.在本雅明的形
国内学界先后于1993年和2009年掀起两次盖茨研究热潮,且同时期的其他黑人研究均将盖氏理论视为重要参照系.究其根源,主要在于盖茨突破了受制于白人文论霸权的视角,重新组织了
建构中国话语的文艺理论的论题早已有之,从王国维开始至今,对这个话题的探讨至少有百年历史,但为什么在近两年内这个话题不仅一二再,再二三的重提,而且学术界聚焦的如火如荼?
朱谦之在美学上的成就与建树与其哲学观息息相关,其中最为典型的体现就是他"无元哲学"中的"直觉"思想、"唯情论"哲学中的"真情之流"思想为其美学思想提供了最为原初的、最为
域外中国形象研究是当下中国人文学界的学术热点之一.周宁一系列具有学术分量的成果的发表,标志着跨文化形象学的研究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但与此同时,这个高度似乎正在
新时期文艺理论的发展既有其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和理论的内在动因,也肇因于改革开放背景下外国文化、艺术和理论的引进、传播和影响.仅就外来文艺理论的影响而言,西方现
文学话语研究与以往的文学语言研究不同,从研究对象看,文学语言研究主要研究文学作品的语言,属于所谓"文学内部研究"的范畴;而文学话语研究主要研究文学交际活动中各交际主体
中国文艺理论自19世纪末期以来经历从启蒙、革命到先锋的文论路线,20世纪80年代,随着新时期文论的兴起,西方文艺理论的大量涌进引发文论"失语症"的时代焦虑,推动中国文艺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