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井沉积相研究在涠洲11-1N油田的应用与实践

来源 :第十一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scdd53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涠洲1l-1N油田位于北部湾盆地中部的涸西南凹陷中,古近系始新统流沙港组一段沉积时,为一个典型的陆相断陷型湖盆环境,以储层成因复杂、岩石类型多样、储层厚度及分布变化快、横向对比难为特征。根据油田已钻井的测井资料、岩心和地质分析资料,结合录井和地震资料,并参考邻井资料,对流一段地层的测井沉积相进行了多方面的深入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地层岩性识别、高精度地层对比、沉积层理构造识别、砂体古流向与几何形态分析和沉积微相分析等。
其他文献
@@江汉盆地为白垩一第三系沉积时期的断坳盐湖盆地,潜江组沉积时期古气候为亚热带干湿交替的气候条件,古湖盆为一广阔浅水单向物源供给的闭塞盐水湖盆。受古气候,单物源、古水介质的影响,平面上,发育三角洲一盐湖两大沉积体系,形成半盆砂、“满盆盐”的沉积特点,即气候湿润,物源较充分,湖盆水体淡化,形成半盆砂,气候干旱,物源不充分,湖盆水体成化,形成“满盆盐”;岩性一岩相分区分带明显,北部岩性以砂泥岩为主,南
@@目前的研究认为,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在三叠纪碰撞形成印支运动,导致扬子板块结束海相沉积,进入陆相沉积阶段,而中下扬子中上三叠统之间的不整合为早印支运动的直接表现,中三叠世末被视为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碰撞的时间起点。本文基于构造—沉积响应关系,从早中三叠世海陆过渡时期形成的膏盐的沉积特征着手,探究中下扬子的早印支运动在早中三叠世的表现形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在三叠纪碰撞的过程。
@@陕北地区长10油层组为鄂尔多斯盆地石油勘探发现的含油新层系。根据岩性、电性及沉积旋回特征将长10油层组自上而下依次划分为长10l、长102和长103三段,每段地层厚度在95-llOm。现今发现的含油显示段均位于长101段的上部,在对多口单井长10l沉积旋回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发现长10l段发育三期沉积旋回,其中上升半旋回发育,下降半旋回不发育,由此将长10l段自上而下划分为长1011、长1012
@@扬子板块二叠系地层分布广泛,海相碳酸盐岩发育。它不仅被认识是华南古生代最重要的烃源岩层位之一,而且也是沿江铜等多金属成矿带最主要的赋矿层位之一。
@@火山作用对沉积环境具有巨大影响。除了提供物源、影响生态环境及有机质富集、改变局部沉积(微)环境之外,火山作用对局部或区域气候改变引发的沉积盆地内部的综合环境效应(包含湖泊水体的温度分层等)、与火山作用伴生的热液活动对盆地水体盐度、酸碱度、氧化度等的影响及其后续效应还有待继续研究。
@@火石岭组属于松辽盆地南部最早形成的中生代地层,对火石岭组的研究可以认清松辽盆地南部中生代的构造背景及其充填演化历史。运用高精度层序地层学、构造地层学、沉积学和地震沉积学的理论和技术方法,对东岭S101井区火石岭组沉积地层和沉积体系展开综合性的研究。以测井、录井及取心资料结合地震资料,建立了S10井区火石岭组一段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明确了该井区的主要沉积体系类型和物源体系,恢复了高精度层序地层格
@@本文对多点地质统计学进行了综述。在简要回顾多点地质统计学起源后,介绍了多点地质统计学三种方法,并总结了多点地质统计学研究现状,即已经从河流相建模发展到扇环境建模,从储层结构发展到储层物性分布模拟,从宏观地质体预测发展到微观孔吼分布,从地质研究发展到地质统计反演,从单学科信息建模发展到多学科信息综合建模。在此基础上,指出今后多点地质统计学在训练图像、数据综合以及建模方法耦合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现代海底喷流沉积及成矿作用已被直接观察到,古海底喷流沉积成矿的地质证据也不断被认识。在内蒙古月牙山地区发现存在奥陶纪古海底喷流沉积岩系,并相伴形成铜矿。
@@油气藏动态解剖及成藏过程恢复是当前石油地质领域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鄂尔多斯盆地南缘镇.泾地区已发现的油气藏主要为低渗透岩性油气藏,主力含油层系为三叠系延长组长8和长6油层组。本文开展了镇泾5和红河105井区典型油气藏的动态解剖,确定各成藏作用时间,结合不同时期古构造面貌、圈闭条件、充注动力分析,恢复油气充注成藏过程,建立油气成藏动态演化模式,明确该区油气成藏富集主控因素。
@@大量研究事实证明,厚油层仍然是东濮凹陷当前阶段“稳油控水”的主攻目标,深入剖析厚油层内部夹层类型、成因、分布及其对地下流体运动的控制作用可以有效提高剩余油预测精度、更好地指导高含水,特高含水期油田剩余油挖潜对策的制定,对提高油田采收率、做好油田高效开发、实现油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