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clinicaldecisiononrevisionofkneearthroplastywithanteriorfemoralcondyledefectinmodif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七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1b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Bonedefectinrevisionofkneearthroplastyisaverychallengingclinicalproblem,whichisalsotheimportantfactorsthataffect long-termstabilityofprosthesis.HowevertheexistingkneejointbonedefectclassificationisbasedonX-rayandintraoperative assessment,andoftenignoretheanteriorfemoralcondyle.ThisresearchwillmodifytheAndersonclassificationandguidethe clinicaltreatmentofbonedefectofkneerevision.
其他文献
目的:比较维甲酸灌胃与去势手术对SD大鼠第四,五腰椎骨丢失的作用。方法:6月龄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除假手术组(Sham组)外,其余一组接受双侧卵巢切除术(M组),另外一组接受维甲酸(5 mg/kg/d,S)灌胃,3个月后处死大鼠,ELISA法分析血清PINP、ICTP含量,双能X线法检测大鼠第4腰椎骨密度、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分析其松质骨骨量和微观结构,取第5腰椎行压缩试验,分析其
目的 探讨腰椎关节突关节形态学变化在退变性腰椎滑脱(DLS)发生中的病因学意义.方法 从2007年1月-2013年7月我科收治的L4/5DLS患者中,随机选取75例作为观察组,男18例,女57例;年龄42~75岁,平均58.2岁.从在我院行体检的无脊柱滑脱及腰腿痛的人群中,随机选取与DLS组年龄、性别相匹配的75例作为对照组,男22例,女53例;年龄45~77岁,平均56.4岁.
会议
目的 研究载距突轴向X线投照方法,为判断跟骨骨折内固定置钉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笔者借助42只足踝部标本,常规解剖去除足踝内侧的皮肤、皮下组织、筋膜、血管、神经和肌腱。保留少量胫距前韧带、胫距后韧带、胫跟韧带、胫舟韧带和距舟韧带等,显露内踝、距骨、跟骨内侧部分,观察载距突的形状并测量其大小,观察载距突与内踝、距骨和舟骨关系,分析内踝、距骨和舟骨对载距突X线轴向投照的影响。测量载距突长、宽、高和前倾角
目的: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对体外培养的人骨肉瘤细胞生长的影响,为该材料在骨肿瘤的治疗中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对人骨肉瘤细胞培养传代备用。将纳米羟基磷灰石溶胶以25μg/ml、50μg/ml、100μg/ml、200μg/ml、400μg/ml浓度溶解于培养液中。把人骨肉瘤细胞MG-63培养于含不同浓度纳米轻基磷灰石的培养液中,以不含纳米轻基磷灰石培养液作阴性对照,以浓度为10μg/ml紫杉醇注射
会议
目的 :探讨后侧倒"L"型切口入路治疗儿童肩胛骨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效果,为治疗儿童严重型肩胛骨骨折提供参考.方法 :自2011年3月到2015年7月郑州市骨科医院小儿骨科共收治5例以肩胛颈、肩胛体为主的粉碎性骨折,其余肩胛盂、肩峰、喙突等部位骨折因骨折对位满意,未行手术治疗,而排除在外.5例均采用后侧倒"L"型切口入路,从肩胛岗斜向脊柱缘肩胛骨下角,将岗下肌、小圆肌、岗上肌自肩胛骨内侧缘和肩胛窝骨膜
目的:研究成骨细胞内mTORC1信号对骨内血管生成的调控作用,探讨相关细胞与分子机制,以期为骨内血管生成的调控增加新内容,为骨结构与功能性伤、病(骨折、骨质疏松等)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理论支撑。方法:构建成骨细胞内特异性敲除Tsc1(mTORC1过度激活)、Raptor(mTORC1被抑制)基因的小鼠、上述基因敲除的成骨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等模型,在分子、细胞、细胞间乃至动物整体水平研究成骨细胞内mT
目的 通过与单纯万向钉固定治疗患者比较,探讨经皮单方向螺钉联合伤椎万向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比较2012年1月—2014年6月,采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并符合选择标准的5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30例伤椎植入万向钉,上、下椎体使用经皮单方向螺钉(A组);26例单纯采用万向钉固定.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致伤原因、受伤至入院时间、损伤节段、骨折类型及术前美国脊髓损伤
会议
目的:观察利福平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成人化脓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及经济学研究.方法:选择我院2011.01-2015.06收治的成人化脓性关节炎患者26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利福平联合左氧氟沙星组)和B组(常规用药组),A组应用利福平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B组根据细菌学培养药敏结果选择抗生素治疗,对比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并观察两组的药物不良反应率评估药物安全性,应用成本-效果分析来评估利福平联合左
目的 闭合引流在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已常规使用多年,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文献质疑初次TKA术后闭合引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本文将通过系统评价现已发表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来比较初次TKA术后放置与不放置闭合引流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以期为TKA术后是否需要放置闭合引流提供相关的循证医学证据。
目的目前针对陶瓷-陶瓷(COC)或陶瓷-聚乙烯(COP)界面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的临床疗效仍有争论,本文通过系统评价现已发表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来比较这两种界面的临床疗效,以期为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假体界面的选择提供相关的循证医学证据.方法 系统检索PubMed/Medline、CENTEAL、Embase及WebofScience数据库中比较THA术中使用COC和COP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