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研究

来源 :中国社会保障论坛组委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gleca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迅速推进,农村集体土地将大量被征用,大量农民将成为失地农民。在农民失去土地的过程中,随之而来的是相关权益的流失。本文认为导致失地农民相关权益受损的根本原因在于农村土地产权关系不清晰,土地征用补偿标准普遍偏低,征地补偿费的计算不合理,征地补偿费分配使用不合理,征地行为不规范,征地程序不完善等。因此,明晰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建立合理的征地补偿和分配机制,健全征地程序,做好失地农民就业培训工作,建立和完善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等,是保障失地农民权益的重要措施。
其他文献
小城镇是我国城镇化过程中主要的人口迁入地,这部分居民具有其独特的人口经济学特点,既不同于传统城市,也不同于农村.而且,这部分居民人数众多,是城镇居民保险的主要覆盖对象.小城镇居民的医疗保险,需要根据其社会经济特点针对性设计和安排.本研究选取了山东和四川两地4个小城镇的9 478个居民,对其卫生服务需要、需求进行调查,设计了不同保险方案,应用意愿支付中的Contingent Valuation Me
中国医疗卫生改革政策的决策过程体现了一种过去难得出现的集体互动机制,这种广泛的社会互动机制不仅对医疗卫生改革政策的决策与制定过程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而且也为了政策执行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在中国医疗卫生改革政策的价值争论过程中,意识形态是以各种形式或机制对政策过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但是,值得关注的是,意识形态常常并不是孤立的发生作用,而是和利益集团、官僚部门之间的权力斗争以及公共舆论等各种因素交互在一起
本文根据笔者的抽样调查数据和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2005年的抽样调查数据,分别以绝对贫困线标准和低收入标准对我国农村社会生活救助所需资金规模进行测算。测算结果表明,两条标准线所对应的资金需求规模分别在60亿元和160亿元左右,相对于我国目前财政收入与支出规模而言是非常小的,所以,农村社会生活救助资金供给缺乏主要在于国家相应的财政管理体制及转移支付不合理所致。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劳动力流动与人口转移加快,异地就医人数越来越多,但异地就医行为却游离于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管控之外,不但对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统筹金的支付造成巨大的压力,还加重了参保人个人经济负担。如果对异地就医行为放任自流,将会影响甚至危害到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事业的健康发展。但目前我国的异地就医管理还受到时空跨度大与管理手段缺乏等因素的限制与束缚。  本文结合我国近10年来的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运行状况和
我国已经在城镇地区普遍实行了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而收入和生活水平普遍低于城镇的农村地区低保制度覆盖面还很低。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财政实力的不断增强,社会向城乡一体化方向发展的条件正在逐步走向成熟。在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下,统筹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成为解决“三农问题”、全面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总结并考察了我国农村救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现状,分析了统筹城乡低保制度的可
社会保险是实现社会公民权的关键制度手段。在贝弗里奇模式中,社会保险的目标不仅是消除贫困,更在于通过普惠式的社会保险扩大社会公民权,使尽可能多的社会成员可以通过社会保险满足其基本需要,从而脱离具有耻辱烙印的社会救助体系。但这种模式建基于标准雇佣关系之上,社会保险缺乏制度弹性。随着灵活就业的扩张,越来越多的劳动力游离于社会保险制度之外。在出现一些原本可以通过社会保险获得救济的情形时,这些群体不得不寻求
推进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是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工程。本文紧紧围绕养老保险省级统筹的“四个统一”这条主线,充分分析了影响养老保险统筹层次提高的主要因素,从明确划分各级政府养老保险责任,实行政府首脑问责制,建立财政分担机制、社会保障的预算管理机制,妥善处理地区差异的影响和加强养老保险体制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加快推进养老保险省级统筹的对策和建议。
管好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是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职责,也是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顺利实施的要求。作者结合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经办管理的实践,分析了个人账户管理现状,指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了管好个人账户的重要意义,明确了经办机构管理个人账户的七个业务环节的管理内容和要求,指明了管好个人账户的途径方法,并提出了目前困扰管理主体支付管理成本的解决方案。论文紧密结合实际,既有理论性和宏观视野,又有实践性和微观
本文主要运用精算平衡原理,对不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模式下的个人缴费水平和财政补贴水平进行测算。测算的结果表明,就全国总体水平而言,目前按现收现付制启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所面临经济压力较小,但随着农村老龄化问题加重,压力会不断增大。不过在近二十年内,如果财政对纯保费进行对等补贴,压力仍应在财政的可承受范围内。如果按基金积累制启动,则初始期间的保费投入将会很大,很可能会使得该模式对决策者的吸引力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是渐进式的强制性制度变迁。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是一个政府致力于实现社会保障政策和谐的过程,即以政策促进社会保障资源在社会各阶层之间公平分配,在社会各阶层之间不断进行社会保障利益平衡(或政策诉求平衡)的过程。中国社会保障发展实践表明,目前社会保障制度拐点已经出现,即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已经进入了一个社会各阶层社会保障利益(偏好)的整合周期。在此背景下,建立社会保障公共选择制度成为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