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界面上高分子构象与动力学的固体1H NMR双量子谱研究

来源 :第十七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本工作中以液体橡胶/有机粘土复合物为模型,通过固体1H双量子(DQ)NMR来研究这些高分子在无机界面上的行为。为了进一步说明体系不同动力学组分对应的物质,应用了高速MAS下的双量子谱(BABA)对比于普通单脉冲高速MAS谱,随着N的增大,接近界面的半束缚相逐渐出现。这一结果和静态下的双量子谱能很好的对应,并很好的解释了前期工作中得到的结果。
其他文献
本文借助二维同核、异核固体核磁共振相关谱测定了组氨酸在不同pH值及不同浓度配比下与Mg2+、Zn2+金属离子配位态中1H、13C、15N的化学位移,并且运用化学位移各向异性以及单键偶极常数的测量等方法研究了组氨酸与金属离子相互作用后化学环境的变化。铜离子与组氨酸络合后,可以观测到明显的顺磁弛豫增强效应,导致组氨酸的一些NMR性质发生显著的变化。
本文制备了锌改性的ZnZSM-5分子筛,利用固体NMR方法研究了CO的吸附,发现室温下能生成稳定存在的单羰基与二羰基锌。并用双量子滤波实验对这两种羰基物种进行进一步的归属。根据双量子滤波实验可以得到多羰基锌上相邻羰基碳间的偶极耦合常数从而得到其结构信息。同时,借助拟合的方法,排除了更多羰基如三羰基锌物种存在的可能。
本文以13CO2为探针分子利用固体NMR实验结合理论计算的方法对Mg0晶体表面进行了详细的研究。13C MAS NMR实验表明在MgO晶体表面存在着3类碱性位,并发现通过不同温度的处理可以实现对MgO表面碱性位的定量调整。结合1H MAS NMR谱图,发现位于161.3ppm的信号应该是由于CO2在MgO晶体表面质子化所形成的。量化计算进一步验证了我们的实验结果,并提出了3种碱性位的详细结构以及C
本文采用195pt及13C固体NMR研究了不同处理条件下的Pt/Ni双金属催化剂的结构变化过程及其催化活性。即采用多次改变观测频率采集一维195Pt NMR的回波信号,将其回波峰面积值与场强频率之比作图得到point-by-point1955Pt NMR谱,通过谱形变化反映出双金属的结构和形貌。
本工作结合前期甲醇在纳米管内外的吸附的NMR实验结果,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进一步揭示碳纳米管改变化学位移(化学环境)的本质,并探讨碳纳米管影响化学位移的各种因素。结果说明了碳纳米管对吸附分子化学位移的影响主要来自于碳纳米管上离域π电子云所产生的屏蔽作用。
在本工作中,利用1HPFG NMR进行了水在碳纳米管孔道内的自扩散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水在窄孔道的碳纳米管内的自扩散要快于水在较大孔道内的自扩散,且都接近于体相超冷水的自扩散系数值。
本文采用13C固体核磁共振和X射线粉末衍射技术分析了莲藕淀粉中结晶部分的结晶类型,为研究不同来源的天然淀粉的结构和性质的关联性提供了好的途径。
本项研究采用固态核磁共振法探索LiBH4-Mg(BH4)2复合储氢体系的脱氢机理。通过固态核磁共振技术跟踪检测不同加热阶段的产物,得到无定型中间产物的重要信息。研究发现,在LiBH4-Mg(BH4)2复合储氢体系加热到350度时,从11B MAS NMR谱图中可以清晰的看到化学位移为-12 ppm的峰,说明在中间产物中存在重要的[B12H12]2-物种。通过核磁共振光谱结合X射线粉末衍射及体积法定
天然橡胶的交联反应是天然橡胶分子从线性发展到三维网络,从而获得优异的机械性能的过程。本文利用1H多量子方法对弹性体交联过程进行了研究。 通过合理设计1H多量子实验,还可以对天然橡胶材料的交联过程进行了实时观测。通过选取合适的反应模型对实验数据的拟合,计算了天然橡胶交联反应的速率。而通过测量不同温度下的反应速率,可以获得交联反应的活化能。
本文利用固体NMR结合红外光谱法(IR)技术研究了超稳Y型分子筛(USY)在水热老化过程中其酸中心结构和酸性质的变化。此外,通过XRD测量了晶胞常数的变化,在老化的第1h,晶胞常数下降速率很大,当老化时间大于1h时,晶胞常数变化很小。根据实验结果,推测水热老化过程中形成的非骨架五配位铝在水热老化条件下多为聚集态,即形成多聚铝,从而不再提供L酸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