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夏桂成教授论治痛经六法

来源 :第十六次全国中医妇科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long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医大师夏桂成教授在其六十年妇科临证的医疗实践中,对痛经的诊治具有独到的见解,他非"见痛止痛",而是从调治月经周期节律的阴阳气血活动着眼,燮理阴阳,调畅气血,改善女性机体内部的失调状态来治疗痛经,是前人所未曾述及.近期将他对原发性痛经、继发性痛经、子宫内膜异位性痛经、膜样痛经、吊阴痛等不同类别顽固性痛经的病例的对比,体现他异病同治和同病异治中医理念,把握主要矛盾灵活变通的诊治特色. 行经期,疼痛剧烈,为了急则治标,有效地控制疼痛,夏老认为,解决顽固的痛经就必须把握止痛、通畅、治心、调肝、温经、解痉六环节。
其他文献
恶性淋巴瘤是一组起源于淋巴造血组织的恶性肿瘤,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血液病学"重点学科建设单位,恶性淋巴瘤为我科优势病种.对恶性淋巴瘤相关古籍文献进行梳理,继而全面整理和研究、系统分析和归纳是学科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基础性工作之一.中医古籍中无淋巴瘤病名,但根据淋巴瘤患者常见的如浅表肿物、颈项多发、坚硬如石、漫肿无头、局部皮色不变、不热少疼,或伴发热、形体消瘦、面容枯槁等临床表现,符合古代医家所记
据统计四分之三胃癌患者伴发贫血,晚期胃癌患者贫血发生率高达84.4%.贫血严重影响胃癌患者生活质量.贫血作为胃癌独立预后因素日益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中国肿瘤相关贫血调查显示中国纠正贫血的治疗状况不容乐观,接受贫血治疗的患者不及13%,往往在血红蛋白低于80g/L才予以治疗.因此,积极探讨胃癌合并贫血的中医临床治疗方案,对于改善胃癌患者生存质量,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多中心、前瞻性、实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发病机制与患者机体细胞、体液免疫功能异常,导致机体产生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PAlgM),直接作用于血小板膜上的糖蛋白而导致血小板在网状内皮系统被吞噬或破坏,造成血小板减少以及血小板寿命缩短及其功能异常密切相关.目前,ITP治疗的一线药物依然是肾上腺皮质激素,如强的松、泼尼松、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主要病机是“瘀血”;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患者的主要证型依次为:气滞血瘀兼郁热,气滞血瘀,湿热蕴结。中医药多途径治疗方案能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其中三联疗法优于二联、单联疗法,是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安全、有效、经济的治疗方案。
王祚久老先生(《1914-1998》)是第一代四川中医妇科名家之一,不仅闻名全川,而且誉享全国,对中医内科、妇科皆造诣精深,尤善治疗妇科经、带、胎、产诸病.王老于1942年毕业于四川国医学院,1956年调至成都中医进修学校任教,1957年调入成都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妇科,其一生勤于临床,耕耘医学5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术思想及诊疗技术.特别是对妇科经、带、胎、产诸病的诊治,善
本文回顾性的分析了运用古方葫芦巴丸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病例,临床观察发现,古方葫芦巴丸治疗子宫腺肌病的有效率达95%。现代药理研究认为,葫芦巴具有降血脂、降血糖、抗癌、保护脑缺血损伤、抗溃疡、补肾壮阳及增强记忆力、抗衰老等功效。
黄芪,甘温、升发,功善补益,被李时珍誉为“补药之长”,该药能通益上中下三焦,表里脏腑诸气,补益之中,蕴通行之力,也就是说黄芪善于补益整体,改善人体正气,同时又补而不滞《名医别录》认为黄芪能逐五脏间恶血,《日华子本草》称黄芪可以“助气壮筋骨,长肉,补血,破癥瘕”。现代研究表明黄芪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而发挥抑瘤作用,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血管生成,逆转化疗耐药性,增加化疗效果,减轻
本文以复发性流产为研究对象,总结了中医药对肾虚型、肾虚肝郁、气血亏虚等复发性流产的治疗,指出中医治疗本病要有“预培其损”意识,临证孕前即干预治疗,孕期保胎需超过以往危险期,再配合患者心理疏导,相信定可降低复发性流产发生率。且中药治疗对免疫功能存在多靶点积极影响,加之中药安全、有效、经济、方便等优点,使得中药诊治复发性流产独具特色性与优越性。
胞宮是女性特有的内生殖器官的概称,胞宫的功能涵盖了内生殖器官的功能,包括子宫、卵巢、输卵管的功能。胞宫除与脏腑、十二经脉互相联系外,与冲任督带的关系更为密切。胞宫受肾、天癸主宰,汇通冲任督带,以“出纳精气”、通脑髓、联五脏、主司子宫,使子宫具有行经和种子育胎的正常功能。此外,还有胞脉、胞络,是附于胞宫并联属心肾的脉络。《素问·评热病论》曰:“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素问·奇病论》又曰:“胞络者
女性的育龄期约为35年,即月经初潮以后,月经周期正常,到绝经前,都有机会怀孕。然而,在35岁之后的生理性因素和各种病理性因素均可对生育产生负面的影响,导致不孕、流产或出生缺陷。对于年逾35岁、40岁的妇女,在考虑生育或再次生育的时候,必须对自身的身体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查,由专科医生进行生育力评估,以及是否适合妊娠的评估。同时,也需要对配偶的精液质量与睾丸储备进行评估。对于二胎生育和高龄生育,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