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瓷的出現及其發展

来源 :2002年中国古代白瓷国际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suobog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白瓷的出现及其发展进行了探讨。白瓷是在烧青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白瓷和青瓷唯一的区别仅在于原料中含铁量的不同,其他一切工序并无差异。白瓷虽然在北齐时期已经出现,但其真正烧制成功应当是在隋代。唐代邢窑是北方最先烧成白瓷,并将它提高到“白如雪”,“天下无贵贱通用之”的高度发展水平的重要瓷窑。定窑在唐代后期受其影响烧制白瓷,经过五代,北宋的发展逐渐成为北方最着名的白瓷窑,于是形成了一个以邢窑为代表的北方白瓷系统,与以越窑为代表的南方青瓷系统并驾齐驱向前发展的格局。五代时期,景德镇烧制白瓷,不仅打破了唐代“南青北白”的生产格局,而且还为青白瓷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元以后乳白釉与甜白釉白瓷的烧成,又为明清彩瓷的出现创造了条件。彩瓷是在白瓷上加彩的一种瓷器新品种,它的出现舆发展,标志着我国白瓷进入到了一个空前发展的新阶段。
其他文献
成都商业街船棺、独木棺遗址出土的大型饱水木质文物,一直在遗址现场原址保存,由于木材易腐、易蛀和易燃的特点,加之现场常年潮湿,饱水的木材便成为微生物滋生的温床。
会议
本文对天然竹及竹简的微结构、形态结构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①木质素中的发色基团在光和氧的作用下导致竹简变色;②由于埋藏地下年代久远,竹简的内部结晶结构已经
会议
在定义东亚世界或者社会时,一般可以用“汉字文化圈”或者“儒教文化圈”这样的概念来解释。本文以《论语》简牍为中心考察古代东亚社会儒学普及和汉字的使用。特别
会议
文章阐述了朝鲜王朝的户口编制原则,介绍了专制国家的家父长制和女性主户,并对儒家理念的志向和实践进行说明。朝鲜王朝的户口政策以实现王权为顶点的一元化、集权统
会议
本文根据所拍摄陶塑制品的X射线照片特征,从制作成形陶塑的结构特点出发,对这些陶塑制品的制作工艺做出直观的分析判断,并对有些差异进行讨论。
会议
本文阐述了铁质文物缓蚀剂的类型和缓蚀机理,用失重法对常用铁质文物缓蚀剂进行了筛选,并且筛选出1g/L环己胺+5g/L磷酸钠+微量添加剂A为铁质文物缓蚀剂的理想配方,用电
会议
文章以《孟子》为中心,对东亚儒家传统中所发现的人权或者人类尊严性进行了分析,并将这一概念与近代西方的最基本的人的尊严概念进行比较,将以人的道德本性为基础的孟
会议
先秦时"伐"指功臣谋士的功及其等次,阅为积日,即经历之意.里耶秦简8-269以"资中令史阳裹扣伐阅"为标题,分四栏书写,其内容分三个部份分别记录了官员的履历且每一个
会议
本文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墓志中有关家庭谱系和子嗣的记载作为基础史料、从微观历史人口学的角度出发加以排比考察,试图对这一时期世家大族的家庭结构和人口行为作出
会议
本文将以19世纪后叶到20世纪前叶这一时期内,在东亚地区,站在儒学角度思考经济活动的人物为对象来切入这个主题。涉及到的人物有韩国的沈大允、中国的陈焕章和日本的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