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D-OSAS重叠综合征患者血浆微颗粒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

来源 :2016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暨第十七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xhn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重叠综合征(overlap syndrome, OS)患者血浆中血小板微颗粒(PMP)和内皮细胞微颗粒(EMP)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以本院收治的OS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以同期内收治的单纯COPD患者72例,单纯OSAS患者60例为对照,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血浆中PMP和EMP,比较各组间微颗粒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各指标的相关性。
其他文献
目的 通过观察穴位贴敷疗法对COPD患者年急性加重次数和生活质量的影响,评价其对COPD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法,将2012年至2014年在我院呼吸科接受治疗的COPD患者,随机抽取30例常规治疗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伏九穴位贴敷疗法的COPD患者30例设为治疗组;对照组30人接受常规抗炎、化痰、支持、解痉、氧疗等COPD常规治疗,治疗组30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伏九穴位
目的 研究通过心肺运动试验(CPET)的最大运动心率计算目标心率指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下肢亚极量运动康复的效果。方法 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稳定完成了症状限制性最大极限运动的COPD患者40例,随机分为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20例。通过公式计算相当亚极量运动强度时的个体化目标心率=70%×(最大运动心率-安静心率)+安静心率,要求踏车运动时逐渐提高
目的 了解商洛市各县区内科医师对慢阻肺基本概念,治疗及稳定期管理的认知状况,为基层医师培训提供依据。方法 对商洛市28家不同级别医院共134名内科医师进行有关慢阻肺相关知识问卷调查,其中一级乡镇医院12家,内科医师24名;二级甲等医院15家,内科医师90名;,三级乙等医院1家,内科医师20名。问题涉及:慢阻肺诊断标准、稳定期和急性发作期治疗,治疗中存在的误区及医院是否备有吸入激素和支气管舒张剂等。
目的 1. 探讨CAT变化是否能有效评估AECOPD患者的疗效;2.探讨符合我国AECOPD患者的CAT最小临床重要差异值; 方法 选取湘雅二医院呼吸科住院部患者123例,于治疗第一天及第七天进行两次访视,先后完善CAT.患者疗效判定采用利开特式量表分为五等级,其中明显好转、稍微好转患者定义为"治疗有效组";无明显变化、稍有恶化、明显恶化组患者定义为"治疗无效组".利用ROC曲线界定CAT变化值鉴
目的 观察无支撑上肢锻练对重度稳定期COPD患者炎症指标、运动能力、生活质量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择稳定期重度COPD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训练组25例。对照组常规接受沙美特罗替卡松(500/50ug)治疗,维持日常活动量;训练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为期8周,每周3次的无支撑上肢锻练。
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睡眠状况的影响。方法 将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88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睡眠状况自评,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措施。
目的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 DCs)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近几年DCs在COPD发病机制中的研究发展作一综述。方法 以dendritic cells,COPD, elastin peptide, Th17,Treg, 树突状细胞为关键词在Pubmed、Web of S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治疗效果 方法 选择我院2012年10月至2015年3月住院的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共3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无明显差异。观察组采用乌司他丁10万U、静脉注射、2次/日、连用7天,同时联合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常规治疗包括低流量氧疗、无创机械通气、吸入LABA/ICS+LAMA、祛痰治
目的 探索呼出气一氧化氮(fractionexhaled nitric oxide ,FeNO)测定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 ,PH)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4-2015年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呼吸科就诊的COPD稳定期患者81例,按是否存在肺动脉高压(PH)分为COPD组30例、COPD合并PH组51例,另设健康对照组
目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以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及气道持续性炎症为特征的疾病, 呈进行性发展.1993年首次报道了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水平可反应气道炎症,并与气道的炎症程度有较好的相关性.目前多项研究表明:使用FENO监测气道炎症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并可辅助鉴别COPD患者表型,指导治疗并评估预后.FENO水平可受为年龄、身高、过敏原、吸烟史、食物等多种因素影响.有研究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