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见实体观倾向在元刻板印象降低群际接触意愿中的作用--以彝族大学生为例

来源 :中国心理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yibab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定条件下的群际接触被广泛证实是一种促进群际关系、减少群际偏见的有效策略,但它的效应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本研究聚焦于元刻板印象这一阻碍群际接触发生的变量,即个体关于外群体成员对其所属群体的刻板印象的信念,拟通过三个研究探索消极元刻板印象对群际接触意愿的影响及偏见实体观倾向(人们关于偏见是不可改变的信念)在其中的作用。
其他文献
根据Bem的理论(1975),双性化个体同时具有高度男性化和女性化特征,代表个体对男性、女性的整合,双性化个体在社交场合能够更好地应对自如。已有不少研究发现了父母,特别是母亲拒绝惩罚等教养方式对儿童受欺负的影响,但这些教养方式对社会能力影响的证据却相对欠缺,且已有的研究也未涉及性别角色类型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
情绪信念决定了个体期望所处的情绪状态,而这种情绪状态则影响了个体对情绪的调节。跨文化研究指出非享乐主义情绪信念在东方文化背景下(例如,中国)尤其盛行,影响了个体情绪调节的取向。
无意识情绪调节是情绪领域研究的新热点,其作用机制可以追溯到无意识的自我调节机制,即情绪调节目标能够被无意识地激活,个体在特定的情境中会以一致的频率和方式对其进行执行和操作。
在不同的情境中,个体使用的情绪调节策略不同,情绪调节的效果也不同。情绪调节策略选择是指个体依据当下的情境,选择某种情绪调节策略来调节情绪。依据不同情境的特点和要求,个体做出灵活的情绪调节策略选择对于情绪调节的有效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们使用同时-系列呈现范式探究多面孔表情平均表征的加工容量。每个集合包含16张面孔,其中有不同比例的高兴和愤怒表情。实验任务是在连续量表上判断每个面孔集合的平均情绪。
人类视觉系统可以自动抽取并加工视觉场景中的统计信息,形成关于大量视觉客体的统计表征,从而帮助人们在有限认知资源的条件下高效应对复杂环境,并形成对外部世界的丰富主观体验。以往统计知觉的研究往往只关注一组同质客体的统计属性加工,然而,现实生活场景中,往往同时存在多组客体,且不同组客体间存在层级结构关系。
对群体的知觉和评价对于社会交往十分重要。近年来,研究者发现关于群体面孔吸引力知觉的几个现象。拉拉队效应(Walker & Vul,2014)指人们在群体中比单独出现时更有吸引力。
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技术是一种无创的且能够活体检测大脑内水分子扩散运动的磁共振成像技术,该技术通过描述张量场中脑白质水分子各向异性弥散特性来建立脑白质纤维束的走向信息,获取脑白质的微观解剖结构信息并提取和重建白质纤维束。
道德相对主义是这样一种立场,即认为道德准则并不是客观存在或一成不变的,道德判断的产生取决于个体或群体所处的环境。本论文基于以往文献与实证研究假设:辩证思维是道德相对主义的原因之一。
交互记忆系统(Transactive Memory System)是存在某种关系的人从不同的知识领域编码、存储、提取信息时发展起来的共享系统。交互记忆系统的构建与发展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其建立有助于促进小组学习,提高小组效能与效力。为了探究陌生人小组中交互记忆系统的构建和发展的影响因素,设计了两个实验,分别从性别组成和专长差异两个方面进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