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瑞芬教授治疗痛经经验

来源 :第十三次全国中医妇科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yueeryub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教授根据多年经验认为,痛经多以寒凝血瘀为主,尤其是重度痛经患者。刘教授采取经前经时和平时分期用药。经前经时以温经活血、行气止痛为法,在少腹逐瘀汤的基础上拟定止痛汤.对于痛经患者,刘教授常耐心询问,积极寻找与疾病相关的因素,有针对性地给予心理安慰与疏导,使其精神放松。嘱咐患者少食生冷食物,勿冒雨涉水,尤其经前经时特别注意保暖。暂时无妊娠计划一定要采取避孕措施,以防人工流产导致妇科疾病引起继发性痛经。
其他文献
梁文珍教授认为调经应注重补肾,调理气血。治疗月经不调应辨证论治,月经量多、异常出血者重在止血;调经务必调整月经周期,重视日常护理。
不孕症病机主要有肾精亏虚、痰湿内蕴、气滞血瘀、肝气郁结等,虽然导致不孕症的病机纷繁复杂,但傅师根据数十年临证总结,认为不孕症的首要病机当为肾虚。其因有四。其一,肾为先天之本,主生殖,藏精,为天癸之源,冲任之本,经云“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胎孕之形成在于肾精。其二,肾精充盛是妊娠的首要条件,肾精充盛则血海满溢,冲任调畅。其三,肾与胞宫相系,主子宫之藏泄有常,肾气充则血海满溢而下为经水,经调
徐老辨治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经验,主要包括病因病机、诊病特点、辨证分型、组方用药及调护预防等方面。徐志华教授认为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病因病机为湿热瘀阻、气滞血瘀和肾虚血瘀。患者经期前后,房事不洁,湿热之邪乘虚而入,上犯胞宫胞络,与血搏结,日久成瘀,瘀滞胞宫不能摄精成孕,表现不孕;女子情志不畅、肝气郁结,脏腑失和,气血凝滞不畅而致血瘀,瘀阻冲任,胞络不通,两精不能相搏故而不孕;女子先天肾气不足或后天
本文介绍了从中医角度介绍了崩漏的病因病机,分析了清海丸的成分,药理作用及应用方法,并以实际病案对清海丸的临床疗效进行佐证。
张老师在诊治众多的卵巢早衰患者中总结病因包括精神因素、激素损害、医疗损伤和孕育过频过多。张老师从多年来的反复实践中感悟到:卵巢早衰病因病机错综复杂,往往是脏腑、气血津精、天癸、冲任、胞宫先后受病,互为因果的严重疑难病证。张老师在继承罗元恺教授以归肾丸为基础方治疗闭经的学术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临床的体会,创制了“滋癸活血益经汤”(由菟丝子、人参、熟地黄、当玉l0杜仲、女贞子、枸杞子、仙灵脾、丹参、葛根
张玉珍教授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总结,认为经期延长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谓之“经行不畅”,第二种类型:谓之“经行拖尾”,第三种类型:谓之“经行不畅与拖尾并见”。张玉珍教授结合月经的生理特点与经期延长三种类型周期用药施治,疗效显著。把握三种类型用药的时机是关键。类型一,注重经前期及行经初期的治疗,治以活血通经,冀其推动气血运行,子宫排经血得以通畅;类型二,注重行经后期的治疗,治以固冲化瘀止血;类型
傅师认为其病总以正气不足为发病之先导肾阳虚为发病之本,兼及心肝脾三脏失调,病位在冲任胞宫,变化在气血阴阳。傅师对本院2009年1月-2010年2月在妇产科门诊和住院的222例RSA患者,进行了病因学的调查统计,其中封闭抗体低下者181,占81.53%。将其分成空白组、中药治疗组、中药+免疫治疗组进行治疗,追踪调查其中135例受孕患者的妊娠成功率,三组的再妊娠成功率分别为52.38%,75.00%,
韩教授认为PCOS的发病与肝、脾、肾三脏相关,该病多数患者存在痰湿为患的现象。依据本病的病因韩教授诊治该病多用巴戟天、山药、白芍、山英肉、菟丝子等补肾养血滋阴之药,偏于痰湿可酌加胆南星、苍术以化痰祛湿,偏于肾阳虚者可酌加肉桂、附子以温补肾阳,偏于肾阴虚者加女贞子、熟地以滋补肾阴,对于子宫发育不良者加紫河车、龟版等血肉友情之品。研究表明菟丝子、香附、巴戟天等药物对女性性腺轴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可增强下
褚师认为,禀赋不足或房劳多产或宫腔手术损伤肾气,肾阴肾阳不足,血失温煦或内热灼血,均可致瘀。宿瘀内结,凝滞胞宫、胞脉;或肾气不足无力推动血行,则致经血流行不畅而作痛。因此,褚师认为血瘀肾虚是本病基本病机。内异症与月经周期密切相关,病症表现有明显的周期性,因而褚师提出应顺应月经周期、肾阴肾阳的转化和气血盈亏规律分期治疗。经期急则治标,应迅速缓解消除疼痛,控制症状;非经期应标本兼顾,消除异位病灶。内异
梁师认为冲脉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中起关键作用,“冲气逆乱,瘀血阻络”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机。“冲为气街,气根于肾;又冲为血海,血海即丹田,肾气之所藏也;且肾居冲脉下之,为冲脉之根,故安肾可以平冲,冲气安而血海宁。”若先天肾气不足或房劳多产,或久病大病,“穷必及肾”导致肾的功能失调,冲任损伤,发生妇科疾病。故治妇科疾患必究其根本,从肾论治,亦是治本之道。“久病入络,久则血伤入络,病久痛久则入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