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要素对山西高速公路大气污染的影响分析

来源 :2011年第二十八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xiaoyi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山西省新开工11 个高速公路项目,建设规模在3300 公里左右,投资达2000 亿元以上,高速公路建设迅猛发展。这标志着山西省高速公路建设步伐加快,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高速公路发展越来越迅猛,对经济建设的促进作用也越来越明显,但对公路沿线周围的大气环境也产生许多负面的影响,汽车交通产生的空气污染已变成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汽车引起的污染物主要有:一氧化碳(CO)、氮氧化物(NOX)、总烃(THC)、铅微粒和悬浮颗粒(TSP)等,这些污染造成有害的空气被吸入、光化学烟雾、大气臭氧层空洞、溶入土壤影响土质、粘附在农作物上进入人体等危害。气象服务早已进入高速公路领域,本次研究通过收集实地采样分析数据与原始数据相结合,预测探讨高速公路空气流场和污染物迁移扩散特征,使得气象服务更好地为山西省国民经济服务。通过研究风向风速对高速路大气污染的影响。从而得出风要素气象条件与大气污染的关系。研究不同类型风场对高速公路周边环境的影响程度,寻找对高速公路大气环境污染最严重的风场类型。本次研究采用收集现有资料法,收集了晋焦高速山西段、罗祁高速的环境影响评价竣工验收报告中关于环境空气质量数据和山西省气象信息中心的同步气象资料,来阐述风要素对山西高速公路大气污染的影响。在对高速公路进行合理分区后,就可以得出不同区域的环境空气质量。研究其与该区域内气象站同步的风速之间的关系,探讨建立二者之间的相关模型。
其他文献
自动气象站观测报表是在全月自动和人工观测数据的基础上汇总而成,不仅要求数据正确,而且要符合一定的存储格式。有时故障还具有一定的隐蔽性,这就要求每个观测员值班时都要认真对每个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认定疑误数据及容易出现的故障进行分析,并提出处理意见,,降低报表错情率尤为重要。首先要对产生异常记录的原因进行分析包括降水、温湿、气压、风等要素数据异常的原因,自动站正点数据缺测的处理,当自
济南新一代天气雷达自2011 年1 月份起,天线俯仰定位自行漂移、俯仰角码跳闪、俯仰预限位和死区限位、天线/发射机功率比变坏等报警无规律发生,造成雷达不能正常运转,省台雷达科联合省大探保障中心协助生产厂家技术专家先后7 次进行故障诊断,排查检修数字控制单元5A6 、轴角组件、数据采集单元DAU 、上下光纤链路等环节,重点检测天线伺服系统的汇流环装置,对其拆卸、清洗维护,检测与调整汇流环各环道信号流
2010 年12 月-2011 年1 月济南雷达俯仰定位自行漂移严重,定位偏差过大时可导致雷达空转,经现场观察发现,漂移明显,雷达运行1 小时即可偏离0.13 度,正负方向来回漂移,即vcp21 模式正常体扫时间为6 分钟,但由于俯仰定位自行漂移造成雷达空转,使雷达体扫延续到8-10 分钟。本次故障有两个主要原因:其一,DCU 电源输出特性不佳,导致DCU 数字板和模拟板供电不足造成其性能变差;其
天气雷达的触发器为调制器可控硅提供触发放电信号,触发器故障后将导致调制器人工线无法放电,发射机停止工作。通过对一次CINRAD/CB 新一代天气雷达触发器故障的详细分析,发现触发器控制板V1 (IRF450,场效应管)导通时间过长是致使R33 过热烧毁的主要原因。同时R33 消耗功率过大又造成触发器电源板调整放大管V4 、V5(MJ12005)过载烧毁。在分析触发器电路图和信号流程的基础上,介绍了
本文采用NECP/NCAR 提供的月平均海表温度、比湿、风场、温度场资料和中国160 站的月气温、降水资料,参照Li 等(2010 年)提出的改进的ENSO Modoki 指数定义(IEMI),研究了1979 至2009 年的IEMI 指数变化特点,在此基础上,区分出El Ni(n)o Modoki 年和La Ni(n)a Modoki 年,并利用相关分析和合成分析等方法对秋季ENSO Modok
利用1951—2009 年华北地区9 个代表站温度资料,北半球海平面气压场、500 hPa 高度场和北太平洋海温场资料及相关环流特征指数资料,通过合成对比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华北地区冬季温度的异常变化和成因及其与前期大气环流和海温场的遥相关联系。结果发现:①华北地区冬季温度具有明显的年代际气候变化特征。上世纪50 和60 年代为华北地区冬季温度明显低温时期,70 和80 年代为温度回升时期
利用耦合气候模式实现一步法预测是气候预测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本文基于欧洲多模式短期气候集合预测计划(DEMETER)六个耦合气候模式1974-2001 年回报试验结果,首先探讨了耦合气候模式对夏季(6-10 月)西北太平洋台风发生密切相关的六个主要气候因子的预测性能,在此基础上,利用这六个气候因子与台风发生频次的统计关系,研究了耦合气候模式对西北太平洋台风频次变化的预测技巧。结果显示, DEMET
本文通过收集许昌市紧急医疗急救中心2009~2010 年的急诊病例和同期天气资料,利用SPSS17.0 统计软件进行气象因素与各种急症发病人数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气象因素及其变化与各种急症的发病有密切关系。同时利用Matlab7.0 软件构建急症发病的BP 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并对神经网络效果进行评估,通过根据建立的许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预测显示,除CO 中毒预测准确率较低外40%,其余各类急症的
本文探索了南昌市天气气候与伤寒发病率之间的关系,研究了南昌市伤寒发病率的天气气候变化规律,并建立了气象因子拟合模型,用于预测南昌市伤寒发病率。通过收集1958~2007 年南昌市的气象资料及伤寒发病率资料,重点分析了伤寒发病数与气温的关系,结果表明伤寒发病数随季节的变化规律明显,而且年际变化与气温的对应关系也比较好;应用spss16.0 统计与分析软件对50 年的伤寒发病率与平均气温、最低气温和最
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2010 年2 月23~24 日济南市频发煤气中毒事件期间气温、风向风速、气压、水汽压和天气现象等气象要素特征。结果表明:频发煤气中毒事件发生期间,在500hPa 为偏西气流控制,850hPa 为暖脊;地面上济南位于气旋中心前部,出现明显的西南大风;中毒病患就诊时段与气温气压变化曲线的两次交叉时段重合性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