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bygard应用于Mis腓肠肌腱膜滑移

来源 :第十六届全国足踝外科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rivi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针对腓肠肌腱膜滑移手术提出一种新型术式,减少手术创伤,降低手术并发症.方法 2012年10月至2013年5月,12例15下肢入选,男3例3下肢,女9例12下肢,标准为广泛前跖痛、平足、止点性跟腱炎合并腓肠肌挛缩患者需行腓肠肌腱膜滑移术.采用神经阻滞麻醉,仰卧、俯卧及侧卧均可,气压止血带,术前体表标记腓肠神经走形,内踝上方6横指处划线,二者交点内侧0.5 cm处做长约1 cm切口直至腓肠肌腱膜表面,尖刀切开腱膜约1 cm,以kobeguard软组织分离器分别向内侧及外侧游离其腹侧面及背侧面,用或不用关节镜确认腓肠神经及其分支,插入专用刀架及刀片,踝关节背伸状态下依次切断内侧及外侧腓肠肌腱膜.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下肢解剖部位起于腰椎—骨盆直至足趾,下肢主要功能是蹲移、坐位、平衡的站立、行走、跑跳。腰椎、骨盆及下肢任何一个部位的畸形或病变必然影响整个下肢的功能,甚至继发新的畸形,其中步幅、步速和超负荷负重对膝、踝关节有较大的影响,如老年人首先丧失的是奔跑与下蹲功能。秦泗河从下肢整体运动的观念,生物演化的大统一场理论和仿生学的角度,研究、探索、思考下肢畸形矫正与功能重建的理念、策略与技术的优化整合,
会议
目的 探讨青少年跟距骨桥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其效.方法 2005年1月至10年12月,手术治疗经过保守治疗无效的跟距骨桥患者14例,男6例,女8例;年龄12~22岁,平均15.1岁,其中先天性骨桥形成10例,跟骨骨折后继发骨桥5例.前中关节面骨桥3例,后关节面骨桥11例.术前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8.9±0.5)分;根据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后足评分标准为(47.2±2.6)分.
目的 探讨青少年(足母)外翻的影像学特点与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5年8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青少年(足母)外翻患者,分析术前影像学资料、术前AOFAS前足评分、手术方式选择依据、并发症、术后AOFAS前足评分.结果 资料完整者37例,年龄14~17岁,平均年龄15.4岁.第1跖列不稳、楔跖关节角增大、第1跖骨远端关节固定角增大、1-2跖骨间角增大、内弓顶角增大伴纵弓变扁.行改良的La
目的 通过回顾性病例序列研究,评估自体或异体植骨丘部重建距下关节融台术治疗严重跟骨骨折畸形愈台的临床功能愈后.方法 2009年4月至2012年1月,我科对47例55足跟骨骨折严重畸形愈台患者采用自体或同种异体植骨丘部重建距下关节融台的方法进行治疗.男37例45足,女10例10足;年龄27~49岁,平均36.2岁.平均受伤至手术时间为14.6个月(8~36个月).全部患者均选择跟骨外侧改良L形切口,
目的 介绍第1跖趾关节置换术对(足母)强直、(足母)外翻、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现况。方法 根据临床治疗经验和近期文献报道结果,对常见的人工跖趾关节置换术式如半人工跖趾关节置换术,全关节人工跖趾关节置换术的植入材料,临床应用及其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评估,并对相关临床报道进行总结。结果 人工跖趾关节置换术是治疗晚期第1跖趾关节炎的新式治疗手段,通过人工跖趾关节植入,改善患者的症状,最大限度维持关节的功能,目
目的 探讨先天性胫腓骨下端发育不良足踝畸形的外科治疗方法和程序.方法 总结我科治疗的1例罕见先天性胫腓骨下端发育不良重度足踝畸形患者的手术方法和治疗程序.患者,女,15岁,因双侧先天性畸形足入院.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好,重度跛行步态,左足掌分裂畸形,(足母)趾短缩弯曲畸形;右小腿较左侧短缩约10 cm,右足重度马蹄后翻畸形,足底朝上,(足母)趾缺如,小腿远端着地行走,形成胼胝,无正常踝关节结构.X线
会议
目的 探讨Ilizarov外固定架牵伸微创治疗瘢痕性足踝部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4年1月至2012年2月采用Ilizarov外固定架牵伸微创治疗瘢痕性足踝部畸形并获得随访15例,均为男性;年龄24~56岁,平均38.5岁;左侧6例,右侧9例.病因:均为交通伤所致瘢痕性足踝部畸形,术前常规足踝X线片,测量背屈角度、跖屈角度.其中跟行足样背屈瘢痕性挛缩畸形4例,背屈范围为20°~30°,平均为2
会议
目的 通过影像学及临床结果评价Ilizarov技术结合有限截骨矫形治疗马蹄内翻足畸形的中短期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4月至2011年12月,对Ilizarov技术结合有限截骨矫治的34例(51足)获完整随访的马蹄内翻足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结果进行分析,男18例,女16例;年龄12~49岁,平均23.7岁.临床评估包括疼痛缓解程度、足部力线及整体功能,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通过足前后位及负重侧
目的 研究Illizarov技术治疗下肢骨缺损和肢体短缩的方法.方法 下肢骨缺损患者17例,男14例,女3例;年龄23~57岁,平均34岁.膝关节骨缺损1例,胫骨骨缺损13例,距骨骨缺损3例.肢体短缩3~18 cm,平均6 cm.采用手术切除骨感染、坏死、肿瘤、骨不愈合病灶,分别采用截骨、Illizarov外固定架分别固定骨病灶切除断端、截骨端,骨搬移技术延长肢体和修复骨缺损.结果 骨病灶区骨愈合
目的 比较不同内固定材料用于lapidus手术治疗中重度(足母)外翻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2009年6月至2013年1月,合并内侧序列失稳的中重度(足母)外翻(IMA>14°,HVA>30°) 133例172足行lapidus手术治疗,其中97例118足获得随访,平均年龄51岁,阶梯接骨板固定22例25足,F3锁定接骨板19例23足,拉力螺钉固定28例36足,全螺纹螺钉固定28例34足,平均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