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巢脾水提液非IgE依赖途径激活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

来源 :广东省医学会第九次变态反应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urplepla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鼻炎宁制剂(颗粒剂/胶囊)是由蜜蜂巢脾提取制成的中药制剂,具有清湿热,通鼻窍,疏肝气,健脾胃的作用。临床应用于慢性鼻炎,慢性副鼻窦炎,过敏性鼻炎以及急慢性肝炎的治疗。然而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指出:鼻炎宁制剂引起的过敏性休克的问题较为突出,因此鼻炎宁制剂在临床上的应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考虑到鼻炎宁制剂过敏性休克患者多发生于首次用药,且在用药后2-30分钟内最为多见,因此我们怀疑鼻炎宁制剂可能会通过非IgE依赖途径激活嗜碱性粒细胞或肥大细胞脱颗粒。
其他文献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 1 (PAI-1) gene polymorphism in children of South China with dust mite allergy.Method: 160 children with allergy from June 2013 to June 201
会议
目的:构建变应性鼻炎相关基因表达谱并筛选出致病基因.方法:收集鼻中隔偏曲患者及变应性鼻炎患者鼻腔粘膜组织标本,采用过敏和哮喘PCR芯片比较变应性鼻炎组和正常对照组鼻腔粘膜组织中基因异常表达情况,构建变应性鼻炎基因异常表达谱,筛选出变应性鼻炎致病基因.结果:对比变应性鼻炎组与正常对照组共发现89个过敏反应相关基因,其中20个基因表达上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均无统计学意义;69个基因
会议
会议
目的:研究广东地区汉族尘螨过敏儿童患儿脂多糖受体基因(CD14)多态性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情况,探讨其多态性与儿童尘螨过敏的关系及对血浆IgE水平的影响。方法:病例组入选符合下列标准:(1)年龄2-14岁的汉族儿童;(2)临床诊断为哮喘、过敏性鼻炎或特应性皮炎;(3)血清总IgE升高;(4)血清尘螨特异性IgE阳性。对161例尘螨过敏病例和186名健康体检儿童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血浆
会议
目的:通过分子生物学及微生物学方法,使用本实验室保存菌种生产并纯化大豆Gly m4蛋白,为后期生产单克隆抗体以制备用于大豆过敏原检测试剂应用于临床脱敏治疗奠定基础。方法:根据文献获取大豆蛋白Gly m4氨基酸序列;根据原核表达载体大肠杆菌对密码子偏爱性,同时考虑RNA的二级结构,利用DNAStar软件进行密码子优化;对已经优化的基因序列进行全基因合成;将目的基因片段与载体Pet-44a连接后转入J
会议
目的:制备并鉴定鼠源抗牡蛎主要过敏原蛋白Cra g 1单克隆抗体。方法:用纯化的牡蛎主要过敏原蛋白Crag 1免疫BABL/c小鼠,取小鼠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并利用HAT培养基进行筛选;间接ELISA法筛选分泌Cra g 1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并进行3次克隆化,以得到稳定的单克隆抗体分泌细胞株,再将此细胞株诱生小鼠腹水,利用Protein-A亲和层析柱纯化获得的单克隆抗体。利用Ig
背景:过敏性疾病是一种全球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学习、工作和生活质量。过敏性疾病主要包括: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慢性荨麻疹,过敏性皮炎等。国内过敏性疾病主要运用粗提取液治疗,粗提液成分不单一,用于患者可能会加重患者疾病,成分单一的过敏原制剂是临床诊治的迫切需求,重组蛋白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问题;但运用大肠杆菌表达体系来得到的蛋白含有大量难以去除的内毒素,不利于临床上的应用及后续过敏机制的研究。
会议
目的 意义:越来越多的实验室与临床证据表明结肠炎与结肠癌具有紧密相关性,其中肥大细胞被认为是该过程中一个重要因素。为了证实并深入了解肥大细胞对结肠癌发展的作用及机制,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方法:我们分别在体外与体内评价了肥大细胞对结肠癌细胞CT26的迁移、增殖及成瘤能力的影响,并构建了靶向肥大细胞的免疫毒素Fcε-PE40,抑制肥大细胞对结肠癌细胞的作用后观察结肠癌细胞的体内成瘤能力。
会议
金葡菌肠毒素SEA抗癌作用的实验效果显著,却因为其较强的过敏原性和毒副作用,以及易被体液免疫系统产生的抗体所“中和”而失去疗效这几个瓶颈问题未能进入临床.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在线软件“NetMHC-Ⅱ 2.2 Server”和“Bcepred”软件分别预测了SEA具有9个T细胞表位和10个B细胞表位,并利用定点突变技术获得了低过敏原性的5种突变体.SEA突变体在大肠杆菌中以包涵体的形式高效表达,表
会议
目的: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原核表达害嗜鳞螨主要过敏原Lep d 2,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其抗原肽与MHC Ⅱ分子结合能力,对其过敏原性进行改造。为获取重组低过敏原的提供依据,提高重组过敏原作为免疫治疗制剂的安全性。方法:在Uniprot中获取Lep d 2的氨基酸序列(序列号:P80384);将Lep d 2基因序列进行修饰和密码子优化,人工合成全基因片段;设计去信号肽引物并将合成后的Lep d 2基因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