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重构技术综述

来源 :第十三届全国信息存储技术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jmax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可重构性是指在一个系统中,其硬件模块或(和)软件模块均能根据变化的数据流或控制流对系统结构和算法进行重新配置(或重新设置),可重构系统最突出的优点就是,能够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改变自身的体系结构,以便与具体的应用需求相匹配.可重构系统的实现技术包括DSP重构技术,FPGA重构,DSP+FPGA重构,可重组算法逻辑体系结构,可编程片上系统(SOPC),可进化硬件(EHW),本地重构/Internet远程重构等.可重构技术尽管面临一些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但是发展前景是广阔的.
其他文献
InfiniBand协议越来越得到网络互连界的认可.本文给出其子网管理模型,并建立一个较为完整的IBA系统模拟平台,用于模拟InfiniBand相关协议的实现机制以及网络拓扑的可行性等.同时,为了满足用户的特殊需求,本模拟平台采用基于4元N树的IBA规则网络拓扑.
随着网络带宽的进一步提高,视频点播对视频服务器的存储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提供的服务器流式拷贝技术,能在现有资源基础上,通过负载平衡的调度,综合各个服务节点的性能,进一步提高整个系统的服务能力.本文对流式拷贝的过程进行描述,对其中的数学模型进行分析,并与没有流式拷贝的系统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加入流式拷贝技术的媒体服务器的性能有很大的提高.
SAN作为一种全新的存储概念,其高性能、高可靠性、易于管理等各种优点已经突显,但是SAN本身的结构决定了各种主机通过光纤交换机可以共享处于同一SAN内的所有存储资源,这不利于SAN的安全.本文在阐明SAN的特性之后,将重点放在使用LUN掩码对SAN中的存储访问进行安全有效的隔离之上,并在文章最后将该方法与另外两种隔离方法进行了比较.
随着分布式虚拟环境中数据规模的不断扩大,传统的数据库技术已经难以满足数据管理的需求.从该应用背景出发,本文提出一种由元数据目录和访问代理组成的分布数据管理框架,实现对分布式虚拟环境中分布异构资源的有效管理.深入研究了海图文件的特点及其数据结构;提出面向集合的海图元数据目录服务:利用规则模型对海图分类,将结果集合作为一个数据对象进行管理;提出基于优先级的数据传输机制,确保最接近访问请求的海图图层数据
IPSAN以其相对低廉的价格和高效的性能,逐步进入媒体服务应用.以IPSAN上媒体服务的特性开始,分别从三个方面研究IPSAN系统中I/O请求的构成,然后在此基础上给出两个改善途径,即媒体数据的放置和数据块的调度,最后介绍正在进行的模拟工作并对后继工作进行展望.
软交换网络技术是目前流行的下一代网络技术,本文综述了软交换网络的体系结构、相关协议以及所能开展的应用及业务.重点阐述了软交换网络在大网中的呼叫路由、服务质量、安全以及移动软交换问题,并对软交换网络的部署给出了建议.
Imagine流体系结构利用三级存储层次较有效地解决了带宽问题,我们在Imagine模拟平台上实现了Reed-Solomon解码.本文以此为基础分析了数据流存储层次以及各项性能数据,并且和TI的DSPTMS320C6x作了全面比较,实验结果表明Imagine和C64x具有可比的甚至更优的性能,验证了流存储层次解决带宽瓶颈的有效性,并对扩展流体系结构的应用领域做出有效尝试.
文件存储和共享是P2P应用研究的一个重要的分支,我们注意到,众多研究将注意力集中到P2P结构下资源的散布与搜索效率等问题上,很少有研究去分析实际运行一个P2P系统出现的问题.我们关心的是:一个P2P系统在实际网络环境中运行时出现的问题,这些问题与理想状态间存在什么差距,导致这些差距的原因是什么.本文介绍一个基于结构化P2P的广域存储系统的实现经验,给出了在实际网络环境中运行状况的测试结果.在此基础
任务级I/O并行处理的实现是一个难题,本文结合虚拟化存储技术和独立双通道附网阵列设备技术对解决这一问题的新方法进行了探讨.首先建立多任务排队模型对解决传输瓶颈的-般方法进行了分析.然后,结合高带宽需求和高服务率需求两种典型的应用环境,分别提出了分布式存储-并行传输和数据自迁移策略.前者可成倍扩展点到点之间数据传输的网络通道,后者可成倍扩展系统针对热点数据的服务能力.
本文针对现今无法对纷繁复杂的日志信息进行合理、规范的提取,收集和整理,提出了通过Perl语言提取日志信息,整理成一张黑客入侵手段特征表,并且依据该表实现了对未知漏洞的自我防护.提高了系统抗攻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