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环保技术在医院建设中的应用

来源 :第五届夏热冬冷地区绿色建筑联盟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xingro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源热泵具有高效节能、绿色环保、节水省地、安全可靠、能源循环再利用等优点.采用温湿度独立调节新风系统能够极大地改善室内空气品质,提高室内环境的舒适性,有益于患者和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地源热泵技术利用可再生能源进行制冷供热,每年可减少2000多吨CO2的排放量,社会、经济、环保效益十分明显.地源热泵+温湿度独立调节技术是绿色医院建设的极佳选择,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其他文献
绿色建筑设计与实施作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促进社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在绿色建筑设计开展的过程中,国家层面要加大对绿色建筑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鼓励与支持绿色建筑设计的发挥空间.建筑企业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创新,提升对绿色建筑设计理念、设计方法、施工方法的创新,切实提升绿色建筑设计的水平.同时,要加大对现有建筑专业人员绿色建筑设计意识的培养与提升,为绿色建筑设计的实施创造良好的支持与条件.而
根据绿色建筑发展的背景,为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改善环境,提高夏热冬冷地区建筑物的舒适性,结合夏热冬冷地区地域、气候、生态环境的特点,分析了绿色建筑材料的性能等,为夏热冬冷地区建筑材料的选择提供依据,创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建筑——诗意地栖居.最终提出,我国夏热冬冷地区绿色材料的选择必须按照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发展路线进行,才能使绿色建筑材料的发展走向繁荣.
以宁汇大厦工程为例,具体介绍了在繁华地段、狭小空间内,在保证传统安全文明施工规范的前提下,开展技术创新、方案优化,发挥科技在"四节一环保"中的应用力度.实践证明,科技创新措施的使用,成功解决了该工程周边沉降变形、噪音、扬尘、垃圾处理等环境问题,拓展了狭小场地空间,有效节约了水电资源,通过方案优化节省了大量施工用材,取得了较好的效益。
对绿色建筑认证(LEED)评估体系做了简单的介绍,指出了做好施工资料的收集工作对于通过认证的重要性,在建筑施工阶段LEED-NC实施操作的工作中,在充分理解LEED-NC中每个得分点基础上,针对各当地自然条件、持续场地、能源与环境、材料与资源和室内环境质量等确定本项目的目标得分点及潜在得分点,对各个目标得分点、潜在得分点有针对性的编制实施方案,并进行一系列的实施工作,最终通过LEED认证.
近年来,随着能源消耗及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国家及地方各级企业努力推行"绿色施工、节能减排"的工作.结合海控国际广场项目,主要就"绿色建筑"整个生命周期中"绿色施工"这一阶段,针对施工现场绿色施工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进行了详细介绍,主要包括:节能与能源资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地与土地资源保护和环境保护5个方面.结果表明,通过绿色施工技术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为提高建筑节能运行管理水平,培育建筑节能服务市场,研发了杭州市建筑节能信息管理平台.该平台包含建筑节能审查信息库、在建建筑基本信息库、既有建筑基本信息库、建筑能耗监测与分析、节能示范项目等管理模块,以及专家库管理、能评机构管理等辅助信息库,涵盖建筑工程项目的立项、设计、施工、竣工、运行管理、节能改造全过程,构建了杭州市建筑全生命周期节能管理体系,可实现建设主体与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多方联动,并利用大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能源供应形势日趋紧张,建筑节能已成为建设行业重要的中心工作.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专门的国家机关办公建筑绿色化改造标准体系,但是绿色建筑及建筑节能等领域的标准体系正在不断加强与完善.2014年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国家机关办公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立项编制,目前已完成初稿.本文介绍了该项规程的编制要点,主要涉及国家机关办公建筑节能改造技术特点和方式,包括基本规定,节能诊断
清水夹心复合墙属于夹心复合墙体的一种,是集保温和装饰于一体,是一种具有良好的耐火性、耐久性的环保节能墙体。经过对该工程采用的抄平放线→立皮数杆→排砖撂地→砌角挂线→选砖砌墙→三吊五靠→墙体划缝→清扫墙面→自检墙体→数据上墙等施工流程进行研究,发现该墙体在夏热冬冷地区具有系统整体性好,防火性、耐久性好,保温性良好,以及抗冻能力好等优势。
通过设计长兴县公共机构能源消耗监测管理系统,按照《公共机构节能条例》的要求实现分户、分类、分项计量,并将数据传输平台服务器,通过网页形势浏览分析处理结果.本系统按功能采用3层结构模式,即现场设备层、集中监控层和远程检测层.通过现场施工改造,实现了长兴县公共机构能耗的分户、分类、分项计量.有效促进了各用能单位加强自身节能降耗建设,提供能耗效率.
良好的教室室内环境是学生身心健康和学习的重要保证,本文对重庆某高校普通教室的室内空气质量及教室通风习惯进行调研与测试,得到影响高校教室室内空气质量影响因素的基本情况,包括室外风场,教室在座率、门窗开启习惯.针对实际教室自然通风条件对室内CO2浓度进行测试,得到教室在关闭门窗、满在座率的情况下,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可达7000ppm,在保证一定开窗条件的高在座率教室,室内CO2浓度也难以达到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