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模式转型改革的系统设计与实践探索

来源 :2009高教强省: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jun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项系统性的工程,认识到要想顺利实施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还必须以先进理念引领与促成教师、学生、教学管理三个方面固有思想观念的转变,并进而实现教师、学生、教学管理三个方面的“三大角色转变”。第一是让教师从传统的以教学为中心朝向将专业建设与教学并重的根本性转变。第二是让教师实现从传统的教学模式向基于以行动为导向的新教学模式的根本性转变。第三是从传统的以行政管理为主的工作模式向以专业建设为主的工作模式的根本性转变。通过系统设计与实践建构,在学院内涵建设与打造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建设理念与特色做法,为学院今后的可持续发展莫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为同类型兄弟院校的内涵建设提供了可借鉴和可移植的示范样本。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分析江苏现代服务业人才需求及高职教育与江苏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适应性,建议创新教育资源配置,实行分类指导,创新专业设置,进行课程结构调整;并创新教学模式,加强实践环节,促进高职教育对现代服务业地区结构的适应性。
本文通过分析法国高等专业学院教育模式及其特色,建议我国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应密切高校与企业的联系,尽快使大学生实习制度化,注重运用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和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教学计划及课程设置要以实用而精深为目标,重视对实践教学和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商业素质的培养,并改革并完善现行考试制度,实行考试形式的多样化,顺应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趋势,积极开展双语教学。
本研究以这些获得诺贝尔奖的大学教授为例,剖析了这些科学家的社会、研究以及教育等方面的环境特征。建议我国大学,特别是研究性大学构建研究环境应崇尚自由的学术氛围,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并重视应用课题研究及注重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同时,阐述了原创性科研环境形成的重要标志是环境的范式性转换,重要保障是“竞争”与“均等”并行的科研经费投入机制,而积极参与国际交流是原创性科研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江苏省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分析,目前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存在缺乏基于创新创业理论的系统指导、基于学校个性的考虑、对于人文素质的培养与关怀、教学方式缺乏创新教学管理体系相对落后等问题。
苏北发展落后,一直是困扰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大问题。分析其背后的原因有许多,其中教育水平差距的扩大,尤其是高等教育水平的差距扩大是重要的原因之一。通过分析全省高校布局情况及2006年江苏省各市吸纳应届毕业生情况统计,建议进一步提高对于发展苏北地区的认识,尤其要加强政策有效性的研究,对于对经济发展起先导作用的教育来说更要率先发展。对贫困地区和基础教育薄弱地区的高考录取可考虑差别政策。同时,继续扩大毕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推进高职教育培养模式改革,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构建了校企共育、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深层次良性互动、双熹发展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并把“三创”教育作为人才培养工作中的重要一环,推进了“全人教育”,构建了“通专”结合的人才培养新目标,同时,加快师资队伍建设,形成了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良性循环机制,加大推进学分制等弹性学制力度,实行学年制向学分制
本文阐述了课程理论是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的理论基础其理论重要包括科学主义课程理论、人本主义课程理论及社会改造主义的课程理论。同时,创业教育课程观是建立在和谐发展理论基础之上的,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情感态度、自尊和尊他的同时还能为人的价值观,以达到知、情、意的统一为出发点,以学生创业知识、能力、素质得到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为目标,研究创业课程体系的科学性以及课程教学有效性的理论。而对创
笔者认为,新形势下本科中医学人才培养改革要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成才特色、就业需求等因素,开展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的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南京中医药大学作为建校最早的中医药类院校之一。该学校更新教育理念,确立了培养目标,明确教学质量要求,对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并建设实践平台,加强临床教学,使其突出人才特色,强化学生的中医临床思维能力,同时,还坚持以创新创业导向搭建的多样化培养平台。 总之,该校在教育
本文阐述了高等院校以“自强不息”精神为固校与立校之本,为煤炭工业的发展培育优秀人才,并构建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体系,坚持正确发展方向,服务煤炭工业,造就优秀人才。同时,坚持“学而优则用、学而优则创”的办学理念,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
本文阐述结合高职院校眼视光技术专业的创业教育实际,培养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确保学生零距离就业能力,开设创业方面的课程,在通过校企合作完成专业教学任务的同时,同步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并依托专业自办实体,培养教师和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