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纳鱼螈活动规律及影响因子的研究

来源 :中国动物学会两栖爬行动物学分会2014年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i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6月至8月,通过直接观察法对版纳鱼螈夜间活动规律进行研究,比较环境因子的变化、食物丰富度的变化和人为干扰模式变化对版纳鱼螈夜间活动规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同一季节不同天气条件下,版纳鱼螈在雨天出来活动的时间较晴天早,雨天比晴天提前半个小时左右;版纳鱼螈的夜活动节律均为单峰型,活动高峰期是在21:00~00:00,无论在晴天夜间还是在雨天夜间,版纳鱼螈夏季夜活动规律在20:00~1:00均呈单峰型,晴天活动高峰期出现在22:00~23:00,雨天活动高峰期出现在23:00~00:00.此外,食物丰富度和人为干扰也会影响版纳鱼螈的夜间活动规律,但是,气候因子的变化对版纳鱼螈的夜活动规律的影响最大.
其他文献
对于西方美术的爱好者来说,2010年世博会一定让他们大饱眼福,除了法国馆来自奥赛美术馆的7件名作之外,意大利馆内又带给游客极大的惊喜,西方美术史上非常重要的意大利艺术家
Allen规律认为在寒冷气候环境下,恒温动物躯体外部突出器官,如四肢、尾巴、耳朵等的相对长度缩短,通过减少表面积和体积比以减少在低温环境下躯体散热.而多数变温动物,如蜥蜴
会议
半自然条件下,于2008年和2009年4月到5月间通过直接观察及影像分析法对鳄蜥(Shinisaurus crocodilurus)的求偶和交配行为进行了研究.共记录了20种与、 鳄蜥求偶和交配有关的
本届会议于2016年12月10月-10日在中国北京召开,主题是“互联网时代的战略管理”。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主办,
2012年12月至2013年2月对版纳鱼螈(Ichthyophis bannanicus)的冬眠进行初步研究,总共发现4个洞穴共5条版纳鱼螈,其中3个洞穴分别只有一条版纳鱼螈,另一个洞穴发现2条版纳鱼螈
从礼器造型和文字两方面着手,追本溯源,而后观察殷商饕餮纹饰中的眼目流变可知,饕餮神目首先出现于石家河文化晚期和后石家河文化的时候(约公元前2350─前1750年),与虎神及虎目的崇拜相关,准确地按照现实虎目造型,代表着神秘化的夜视能力.此后,在盘龙城文化、三星堆文化、吴城文化、殷商文化都可见到饕餮神目,并且均作为高位崇拜对象的眼睛,可见此一信仰观念广泛流传的情况.到了西周中晚期,随着饕餮纹饰抽象化,神目也逐渐消失.
"土圭测影以求地中"是中国古代观象授时、辨方正位和王权神授思想的集中体现,也是世界性居于"天地之中"神话母题之一.尽管迄今为止尚未发现确定无疑的玉质圭尺,却并不影响"土圭测影以求地中"信仰与政治实践的存在.从神话考古视角来看,此非《周礼》杜撰,而是"斧始初开"创世神话和"地中"信仰的置换变形.地中与国祚永昌的密切关系,隐含着"土圭"之名最深层的神话密码:通达天地之气、阴阳和合氤氲化生的"世界之轴".土圭的象征意义大于其实用意义,因此,随着实测技术的不断改进,其形制和功能会改变,但其命名却一直保留.
大头乌龟(Mauremys megalocephala)隶属淡水龟科、拟水龟属,是龟鳖类物种中最神秘的一种龟.自从1934年我国方炳文先生发现和命名后,极少有关这个种的报道(FANG&P.W.,1934;Zon
俗语"胡二马月"常与故事类型"AT893C至友受诬不辩"结合,形成俗语故事"胡二马月".与该俗语故事相关的诸多故事文本反映出俗语与故事之间的复杂关系:某一俗语与某一故事类型在相对稳定的结合之外,也会分别与其他故事类型和其他俗语结合;俗语故事中,俗语人名化产生的主角往往具有区别性和标志性特征,它们可能形成箭垛式人物或箭垛式人物组合,与原有俗语故事脱离,充当另一俗语故事的主角.一方面,民间故事的强大包容力促使俗语故事化;另一方面,民间故事的叙事自由性推动故事俗语化.
《周礼·大司乐》所载六变之乐,是通过"乐变象物"的方式招致山川鬼神,在此基础上形成六变、八变、九变,以礼敬天、地、先祖,合而为"九变之乐".大合乐时采用六变、八变、九变祭祀山川、天地、鬼神,赞美其泽被万物之德,所用之歌为九德之歌.九变之乐与九德之歌、九夏之舞相配合,招致众神,是为九招.其以"九"命名歌、舞及其乐,在于所采用"乐之九变"的组织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