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递阶回归分析法在全国初夏雨量预测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cj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传统统计方法的基础上,引入多层递阶方法,将多层递阶方法与回归方法合二为一,作为新的预测方法尝试,以弥补常规统计方法中回归系数是常数的不足。将多层递阶回归方法应用于短期气候预测,建立多层递阶回归模型,并用全国160站5月雨量作预报试验。经过近两年的实际预报表明:该模型对华中、华东地区、两广大部、云贵高原大部的5月雨量有较好的预报能力,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通过分析1948~2001年Nino3海区的海表温度距平(SSTA)、南方涛动指数(SOI)以及沃克环流的强度与位置,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本文确定了ENSO循环中冷、暖事件的起止年月。结果
会议
利用NCEP/NCAR数据资料,运用经验正交分解(EOF)方法,分析了中国近海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变化特征,并对各海区的潜热和感热通量的季节变化特征,年际和年代际
会议
本文利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1948~2007年逐日再分析资料、中国600站1960~2007年逐月降水资料和山西省1960~2007年65个测站的逐月、逐日降水资料。通过确立850hPa112.5E
会议
根据我国短期气候预测质量评定工作使用的《短期气候预测质量评定暂行办法》和相应的质量评定程序,对陕西近几年各种预测产品中月、季、年降水和平均气温的预测效果进行了分析
会议
本文应用1958~2002年NCEP/NCAR500 hPa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夏季逐日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在110~1300E、20~500N区域脊线活动情况,发现盛夏(7~8月)副高在588位势什米以上、脊线在300N以
会议
利用春夏季(3-8月)12个站降水资料以及冬季(12-02月)温度资料,通过统计方法选取新疆南部地区温度异常年份与春夏季降水异常年份,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暖冬年份对应的来年春夏
会议
以1997年9月至1998年10月青藏高原西部改则地区自动气象站(AWS)近地层连续观测的梯度资料为基础,计算了高原西部地面感热通量、蒸发潜热通量及地面热源强度,应用墨西哥帽小波变
会议
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建立南疆积雪和气温、降水的关系并找出他们的变化规律而得到一些有意义的结论,这些结论在短期气候预测中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在相关普查及分析各因子物理意义的基础上,建立阿勒泰地区夏季降水的概念模型及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夏季500hPa高度场,若极涡偏南、偏强,欧洲到里咸海、贝湖到蒙古为脊区,西西伯利亚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