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患者抑郁/焦虑障碍机制与干预研究进展

来源 :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全国第十四届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ebarrel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血管疾病(CVD)是对人类健康威胁最大的主要疾病之一。近年来,心理行为因素与CV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这一认识已逐渐为临床医师所接受。部分CVD,尤其是冠心病(CHD)和原发性高血压,其发生发展与社会心理应激,如工作、学习与心理负担过重、家庭纠纷、竞争失利、意外事件、婚姻问题、人际关系紧张等因素引起的过度紧张、焦虑、惊恐、悲伤、抑郁等情绪改变相关密切。社会心理因素在心血管发生、发展、表现和转归中起重要作用,并可导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增加,对患者的预后造成不利影响。 本文介绍了与心血管疾病患者心理障碍有关的概念,阐述了心血管疾病病人发生心理障碍的机制,心血管疾病病人心理障碍的干预,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心理障碍治疗研究作了展望。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生物反馈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焦虑障碍临床疗效。 方法:两组患者均服用扩冠药物长效消心痛;研究组30例加以生物反馈治疗,对照组30例加用抗焦虑药物舍曲林治疗。采用汉
会议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合并抑郁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响因素及治疗,为临床治疗帕金森病提供进一步依据。 方法:选该院2006—2008年81例帕金森病(PD)患者,统计帕金森病抑郁(PDD)发病
会议
目的:探讨偏头痛患者人格特征及相关因素。 方法:采用张伯与源A型人格问卷及龚耀先修订成人EP Q量表,对偏头痛患者进行人格评定及个性评估,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应用血流变学
会议
目的:对脑外伤康复期患者并发失眠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以期对临床评估及防治提供部分依据。 方法:对143例脑外伤康复期患者以自行设计问卷收集一般情况及病史资料,并进行了汉
会议
临床研究显示了重型抑郁症的HPA轴亢进和皮质醇的增高,是由于GR介导的负反馈失调(GC抵抗)。而且抗抑郁药物可以提高GR功能。大量的研究表明GR激动剂和阻滞剂都可以治疗抑郁症
关于心身关系,人们一直在两种观点之间摇摆不定:一种观点是心与身是同一系统的一部分,另一种观点认为心与身是相互独立的不同系统。中、西医学对此问题有不同的认识轨迹,中、西
目的:观察心理治疗合并加味逍遥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疗效。 方法:对36例门诊患者临床观察四周,并分别与入前后进行疲劳量表-14(FS-14)、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
目的:探讨心理治疗对失眠症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60例门诊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心理治疗组,每组各30例,疗程6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6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焦虑量表评
会议
心理因素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不愿表达个人情感和情绪压抑是癌症患者的心理特点,家庭不幸如丧偶、近亲死亡、疾病、离婚、失业、经济状态的改变、暴力事件等
会议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许多同精神、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的“心身疾病”与日俱增。“心身疾病”又称“心理生理疾患”,是介于躯体疾病与神经症之间的一类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