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体后壁破损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成形术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ibo1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因后壁破损,在椎体成形术中防止骨水泥渗漏方法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研究经临床诊断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病例,施行经椎弓根入路椎体成形术或后凸成形术85例,年龄54~83岁,平均67.3岁.胸椎83个,腰椎30个.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因后壁破损,在椎体成形术中防止骨水泥渗漏方法有效性.接受外院椎体成形术后出现并发症5例.100例的术中术后观察,对防止因椎体后壁破损的渗漏方法有效性的分析.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外侧直切口行距下关节植骨融合治疗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获得完整随访的跟骨骨折畸形愈合Stephen Ⅱ、Ⅲ型患者17例,男12例,女5例;年龄23~68岁,平均45.2岁,左足7例,右足10例.其中10例为后足内翻畸形,7例为外翻畸形.17例患者均采用外侧直切口,术中行跟骨外侧壁骨赘切除及腓骨肌腱松解,撑开距下关节并刮除软骨关节面,植入
目的:介绍异体韧带双束重建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手术方法,并经随访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以53例膝关节内侧不稳定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应力位X线检查示膝关节内侧间隙较对侧增宽,且增宽间隙>5mm,MRI检查示内侧副韧带连续性中断,外翻应力试验阳性,对所有患者行内侧副韧带重建手术,手术方法为股骨内侧髁至关节线下方5cm行纵行切口,于胫骨前内侧关节线下方约4.5cm至后内侧关节线下方2cm斜向钻取直径5~6
目的:探讨在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管狭窄患者治疗中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植骨融合术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管狭窄患者中选取206例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03例,对照组103例,对照组单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植骨融合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同对照
目的 探讨肱骨头内翻状态下锁定钢板固定肱骨近端骨折内固定失败的生物力学原因.方法 采用防腐处理肱骨标本6对,经肱骨外科颈截骨制作肱骨近端骨折模型.根据不同临床情况分为力线正常组和肱骨头内翻20°两组.通过循环轴向压缩试验(5000次)和静态轴向压缩破坏试验对两组骨折内固定模型进行生物力学测试.结果 在循环轴向压缩试验早期,肱骨头内翻组骨折块间隙位移与力线正常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目的 对末节断指进行临床研究和分型,提高再植成活率,探讨手指末节断指再植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08年1月-2015年12月在内蒙古包钢医院进行手指末节断指再植的38例(40指)患者随机的分为两组,对照组(传统手术)和观察组(显微手术),在手术显微镜下观察毁损指末节的血管、神经分布,分析两种不同治疗方案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 末节断指分成三型,Ⅰ 型:离断部位自远节指间关节横纹至甲根部,共16指;
会议
目的:PMMA作为经典的粘合剂及填充剂,被广泛用于临床,但存在弹性模量高、生物活性差等缺陷。先前的研究发现纳米级体外矿化骨胶原蛋白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以及骨组织相容性。本研究利用矿化骨胶原蛋白改进PMMA性能,研究其生物活性及材料学性能。方法:将不同质量分数的矿化骨胶原蛋白与PMMA骨水泥复合,按质量分数0%、5%、10%、15%和20%分别制备为不同的改进骨水泥(C/P、MC/P5、MC/P10、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方法较多,但由于各医家使用的疗效评价标准尚不统一,给判定各种疗法的实际效果带来了困难。尽管已经有多种量表在使用,通过文献研究对比国内外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方法的异同性以及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评价研究进展。国内外众多学者从各个方面对神经根型颈椎病展开了广泛的研究,而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评价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拟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评价方面作一综述。目前常用的疗效评价方法,国内有中
探究夹板外固定配合黄药水湿敷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护理疗效。方法:采集门诊2016年1月份至5月份桡骨远端骨折病例共60人,随机分为常规治疗为对照组30人和夹板固定配合黄药水湿敷为治疗组30人。结果: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经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黄药水湿敷结合桡骨远端骨折效果显著,不用手术、住院,为患者既减轻了经济负担又提高了生活质量,同时也提高了医院满意度及口碑。手法复位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10种并发症的发生及防治.方法:探讨椎体成形术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10种并发症的发生及防治.回顾性研究经临床诊断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病例,施行经椎弓根入路椎体成形术或后凸成形术85例,年龄54~83岁,平均67.3岁.胸椎73个,腰椎30个.接受外院椎体成形术后出现并发症5例.90例的术中术后观察,对并发症分析.
目的:对股骨头颈部的完整股骨、锡线模型、解剖复位模型、非解剖复位模型,使用X线分别对其进行不同位置、不同角度投照,寻找关键部位以及骨折线显示的规律,并得出最佳显示角度;探究解剖复位和非解剖复位图像在不同位置和角度的差异。方法:(1)选取符合标准的3根股骨,使用数字化X线对其进行不同位置和角度的投照。依据影像学投照定义:球管自近端向远端为足侧,自远端向近端投照为头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