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黑龙江集成电路(设计)产业的基本思路

来源 :中国电子学会,中国计算机学会,中国通信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gw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讨论在全球信息产业飞速发展、网络经济迅速兴起、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现代国防和未来战争中尖端技术不断崛起的今天,集成电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显示出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党的十六大确定了发展方针,"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信息产业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促进科技进步、加快结构调整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集成电路产业是信息产业的基础,如果没有自己强大的集成电路产业,中国失去的将不仅仅是争夺未来庞大信息产业市场的主动权,而且将危及国家经济、政治和国防安全。
其他文献
"十一五"国家的主题是创新,对创新过程和创新结果的保护是信息安全厂商的根本命题和终极目标.今天,我们从技术上提一个解决方案,以期望对创新数字化进程起到技术本质的防护作用!我们解决方案的提纲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创新数字化进程中的问题;第二部分,"环境指纹"技术的具体内容;第三部分,"环境指纹"技术的特点和优势;第四部分,"环境指纹"技术可以解决的问题;第五部分,"环境指纹"技术给我们的启示。
郑州市是河南省省会,地处黄河之滨、中原腹地,位居南北交通的枢纽,独特的区位优势决定了在全国物资流通中的重要地位。郑州市的水产品市场在促进沿海和江南地区水产品向华北、西北的流通中,发挥着桥梁纽带作用,郑州成为我国重要的水产品集散地。本文介绍郑州市水产品市场准入实施以来,严格执行《郑州市水产品市场准人工作实施方案》,严格检测程序,做到了逢进必检,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检查出了数批含有禁用药物的水产品,并
介绍现代渔业是遵循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理念,采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通过大力推进渔业区域化、标准化、产业化、工厂化、机械化、加工精深化、市场化、管理现代化和服务社会化,使渔业由传统的产品生产转变为与现代工业和服务业一致的高度商业化。我省紧紧把握渔业发展面临新任务,抢抓新机遇,迎接新挑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渔业发展方式,不断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确保水产品安全供给和渔民持续增收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符合我国产业发展的资源节约精神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因此,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将向更高层次跨越。所谓循环经济运行模式,就是彻底改变经济发展靠自然资源─粗放生产─过渡消费─大量废弃-末端治理的传统发展模式,以期实现自然资源─清洁生产-绿色消费-再生资源的新型模式。有人将这种模式比喻为一个美丽的圆,它以经济和社会效益为圆心,圆弧的起点是资源,最后再回到再生资源的终点
本文讨论政府所采取的各项措施,如控制捕捞能力、培育渔业资源、水产品市场监测等,都是迫切需要的。关键在于如何确保这些手段的恰当实施以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如尽快实现过剩渔业捕捞能力的转化,包括渔船以及渔业劳动力;避免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渔业资源遭受新的劫掠;使生产者自发改变生产行为以提高上市水产品的安全程度等,这些都是政府在采取上述措施后迫切需要执行的任务。另外,水产品市场体系建设也对渔业的可
本文结合大连市五年来的探索和实践,将大连渔业现代化与国际化建设的情况,向各位领导和嘉宾介绍,并谈几点认识。
本文交流关于我国现代渔业发展的问题,从农业政策和投入来看,1995年以前,由于我国粮食供不应求,国家对粮食方面的政策扶持较多,国家对应的相关产业政策,扶持政策,包括资金投入更多的倾向于在国家调控的大宗农产品上面,主要是粮、棉、油、糖四大类,而今年由于生猪价格的迅猛上涨,今年开始重视畜牧业生产,政策扶持开始倾向于畜牧业,水产品是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以后第一个放开的产品,市场化的程度较高,但渔业在农业总产
资源约束下的差别拉大:水土资源匹配的平原面积仅占1/8,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工农业经济和城市也集中在沿海平原;区域差别必然拉大,沿海城市地价必然上升。本文讨论中国的主要制度经验,中国农村基本制度常识,集体化:在国家工业化形成的二元结构体制下的资本原始积累,中国农村改革的条件和措施,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调整,政府再次进入:2006年新农村建设启动。
目前面向日本的软件外包业务是我国软件业的主要业务之一。软件外包业务没有一个成熟完善的运作体系,企业规模偏小,缺少高素质人才,外包层次偏低等。本文从对日软件外包着手以我国软件外包市场的特点、及国内外软件外包行业进行对比等几个方面来具体分析我国存在的上述问题与不足。通过对软件外包业现状的研究分析,针对我国软件外包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下几点有利于我国软件外包企业发展的几点建议,如与海外企业结盟,加强软件企
在雷达和电子设备元器件的故障统计中,因静电击穿引起的故障占相当大的比重,同时也是一个极难检测和进行透彻分析的因素。本文就静电损伤的原理和应对策略进行了简要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