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隆升、塔里木盆地顺时针旋转的力学观测证据

来源 :2009全国数学地球科学与地学信息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l2008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山能量积累有多迅速?构造变形有多强烈?请看看这些事实吧!新生代以来,天山缩短总量达200km以上;跨天山(74°-76°)GPS测定的天山现今地壳缩短速率为20mm/a。1900年以来,天山地区发生8级地震3次,7级地震15次。仅1970年以来,中国境内天山发生5级地震102次,6级地震30次,7级地震1次,其频次之高,强度之大,分布之集中,实为中国内陆地震记载所罕见。地震造成巨大灾害,至今我们记忆犹新的2003年2月24日发生的巴楚-伽师的6.8级地震,致使268人死亡,2058人重伤,205079人无家可归,直接经济损失逾13亿元人民币。 天山变形的力学机制是什么?前人的观点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一种观点认为是塔里木盆地的顺时针旋转、准噶尔盆地的逆时针旋转造成轧花机效应,致使天山隆升;另一种观点认为塔里木盆地绕着某个轴(点)顺时针旋转致使天山隆升、变形;还一种观点认为塔里木盆地顺时针旋转和帕米尔弧向北的推挤的联合作用,致使天山隆升。 本文利用1985年以来在塔里木盆地周边及天山地区分布的9个台站分量式应力、应变观测资料解算相对应力参数:最大、最小主应力、剪应力及最大主应力方向,结果表明:1、沿塔里木盆地周边分布的6个应变、应变台站解算的相对应力场的最大主应力方向呈向塔里木盆地收敛,向外撒开的特征,并与所在断层呈锐角相交,基本处在最佳有力错动方位,有利于塔里木盆地的顺时针旋转的力学机制,这在以观测为基础的力学层面强有力地支持塔里木盆地的顺时针旋转的观点。2、天山北缘的3个应力、应变台站所解算的最大主应力方向基本上是南北向的,从西向东有逐步向东偏的特点。并不支持准噶尔盆地逆时针旋转的观点。3、天山南缘的4个应力、应变台站中有3个所解算的最大主应力方向是北东向的。最西边的喀什台则是北西向。这里因处在塔里木盆地、南天山的交汇部位,可能兼有两者的应力特点。4、大地震可能导致最大主应力方向的偏转。如1987年1月24日的乌什6.4级地震的发生前3个半月,应力场方向从北东48°偏转到北西9度。偏转后的方向和震源机制P轴的方向基本一致。5、从较长时间看,应力场方向是稳定的,但从短的时间看,新疆地区应力、应变场活动强烈、形式复杂多样。有缓慢变化、快速阶变、波动等。应变幅度西大东小、南强北弱。这和GPS、地质的研究成果一致。 根据初步研究结果,本文作者认为,印度板块的向北运动,其西犄角帕米尔弧向北推挤是造成天山的强烈变形的主要动力来源,同时也是导致塔里木盆地顺时针旋转的动力来源。塔里木盆地的顺时针旋转也对天山的变形有影响,但是次要的。
其他文献
SAR图像目标识别是SAR图像解译的最终结果,具有计算量大、耗时长的特点。随着SAR技术的发展,SAR所能获取的信息数据量也越来越大,如何快速、准确地对SAR图像进行目标识别以及时
会议
目的 探讨煤矿工人上消化道疾病的患病现况。方法 按照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山东兖州、河北开滦、辽宁铁法选取30 6人 ,以胃镜进行普查。结果 矿区工人总的上消化道疾病患
利用高分辨率遥感技术进行土地利用/覆盖监测一直是土地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以云南省腾冲县为例,讨论基于面向对象的分层提取方法在土地利用/覆盖信息提取中的应用。通过
会议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三维空间R树构建算法;其核心思想是通过聚类和排序操作,使得在空间位置上邻近的空间对象在R树中能处于尽量邻近的叶节点上,从而减少这些空间对象之间的交叠范
金属异常含量会引起的植被生物物理、生物化学和植冠光谱的变异。本文以云南普朗铜矿区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区区域上铜、金、镍、铬、磷、镁高背景及其引起的植被遥感异常特征
会议
非平衡体系地球化学对地球化学工作者和数学地质爱好者充满挑战。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完善为非平衡体系地球化学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平台。通过研究非平衡体系
会议
利用等级尺度法,对温州鞋革企业赴俄罗斯跨国经营环境的多层次因素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各种跨国经营的进入模式的优劣势进行比较分析,提出对温州鞋革企业有指导意义的赴俄罗
经济特区在中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且近年来重新获得了关注。通过对经济特区发展趋势的阐述分析其潜在的原因,并对未来的发展提出新的思路。 The special ec
文章应用因子分析方法对藏南四个剖面硅质岩的常量、微量元素进行了分析,提取第一、第二、第三主因子,不同程度上反映了陆源组分、自生组分和热水来源组分的特征。结果显示,自彭
通过对东莞市118处农业表层土壤和5处典型土壤纵剖面的取样调查,利用常规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土壤中铬的空间结构和分布特征。结果显示,东莞市农业土壤铬含量为2.28~4.98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