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费类交通项目价格补贴动态调整方案研究

来源 :中国系统工程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jzy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PPP模式在缓解财政压力、提高公共产品供给的效率上具有明显优势,其中的收费类交通PPP项目更是因为庞大的资金需求和明确收益来源而成为当前的热点。在实际运营中,保证社会资本的合理收益水平是项目成功的关键。面对项目的复杂不确定性和契约不完全性,在运营期内根据实际运营情况动态调整是控制风险的一个有效的途径。但调整条件设置过低会引起频繁调整,产生大量调整成本;而设置过高,又难以发挥控制风险的作用。而且已有的调整研究多是关于特许期的调整,鲜有针对价格和补贴调整的研究,另外也忽略交通量的随机波动。基于此,本文针对付费类交通PPP项目,研究在通行需求服从跳跃-扩散过程且调整成本不可忽略的实际背景下,价格和补偿的动态调整方法及其调整条件的预先设置问题。
其他文献
手术部是医院的重要收入来源,其工作效率及服务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健康乃至生命,受到医院管理者和病人的高度重视。在不确定的市场需求下,如何合理的分配医院的手术资源,减少分配不当引发的资源浪费,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是本文所研究的课题。
会议
钢包作为炼钢生产过程中各工序冶炼钢水的承载设备,钢包调度优化对于生产效率和生产节奏的提高,以及节能降耗都有关键的作用。当前,炼钢厂物流研究大部分集中在主物料(钢水)的生产调度上,而作为辅助设备的钢包通常在建模时假设充足,也忽略了空钢包从连铸机经倒渣、烘烤后返送至转炉承接后续钢水的过程。本文针对钢包的周转调度(包括承载钢水的重钢包的生产调度和空钢包的返送调度)问题,建立了基于Unified Mode
公铁联运整合了铁路运输和公路运输各自的优势,具有快速、灵活、成本较低、环境友好等优点。为了减轻公路运输的压力和降低环境污染,许多国家相继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发展公铁联运。公铁联运的枢纽是铁路和公路两种运输方式的接口,货物的高效转换全赖于此。但实际运营组织中,经常出现货物在枢纽内花费过多时间,从而降低了公铁联运的竞争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交通供需不平衡的矛盾日益尖锐,很多城市特别是亚洲的特大城市出现了严重的交通拥挤和堵塞现象。为了缓解日益严峻的交通问题,政府近年来大力加强轨道交通的投资与建设以增强城市的可达性并缓解城市的交通拥挤压力。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年度报告指出截至2014年末,全国22个城市(如北京,广州和武汉等)共开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长度3173公里。因此,分析一种新的交通设施的引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特征的日益显现,大城市尤其是特大城市的客流需求不断增长,进而对地铁线路输送能力提出了严峻挑战。地铁线路的输送能力取决于列车发车间隔和列车载客容量。目前,我国部分线路(如北京地铁4号线)高峰小时最小发车间隔已突破2 min,基本达到极限值,提升空间有限。然而,受乘客个体特征、客流性质和设施布局的影响,城市轨道交通车厢内立席密度的分布具有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均衡性。车厢内立席密度的不
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加强和亚欧非及世界各国互利合作的重要战略决策。海峡/运河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关键节点,其安全性决定整条海上通道的正常运行。由于海峡/运河复杂多变的安全环境,各国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安全保障,而保障效率不尽相同。因此,在现有海峡/运河安全保障相关信息的基础上,确定关键投入、产出指标,合理计算各个海峡/运河安全保障效率,并找出提升效率的关键因素,对海上丝绸之
近年来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展现出越来越积极有为的行动和大国责任,中国节能减排工作的实际效果对于实现《巴黎协定》2℃目标也至关重要,正因为如此才更需要非常审慎地制定与实施我国的气候变化政策。
会议
决策问题研究中数据获得通常依赖于针对特定行为主体的问卷调查,通过调查数据并依据被调查主体在决策中角色特征进行数据的综合评判。调查信息的获得会因参与主体判断的模糊性不易精确获得;而综合评判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问题,因为参与主体是社会人,他们之间不仅有参与次数这种简单的数据信息,还存在参与合作的位势等复杂信息结构。
随着股指期货合约先后在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上市交易,国内资本市场迎来了程序化交易发展的高潮,其对市场稳定性的影响问题日益得到投资者和监管者的重视,同时也引起了学者的研究兴趣。
随着技术进步及节能减排战略的推行,中国能源效率正在不断提高.然而,伴随着能源效率持续改善的是能源消耗总量的快速增长.制造业作为一国工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行业,2013年的能源消费占到了工业消费总量的82.1%,相比于1991年,能源强度下降了80.54%,而能源消费量却增加了333.04%.对于处于工业中后期阶段的中国,制造业的能源消费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然会一直持续增加.能源回弹效应的大小在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