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气象科普教育的重要性、现状和未来展望

来源 :苏皖两省气象服务合作高端论坛暨学术交流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mk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园气象科普教育在气象科普宣传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随着科技的发展,气象知识、观测方式、天气预报制作的方法都有所改进,让广大中小学生接触到基本气象知识,了解气象灾害,掌握防灾减灾、自救互救的技能,在极端天气事件发生率越来越高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首先介绍了目前校园气象科普教育发展的形势,以及开展的方式、方法和内容;其次,重点阐述了近三年来随着校园气象科普教育如火如荼地开展,广大学校、教师和学生如何积极参与到气象学会组织的各项科普活动中来;2012年以来,校园气象站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校园气象站让广大师生更近距离地接触到气象,未来如何应用到中小学生的教学中,是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校园气象科普教育工作需要坚持不懈地做下去,各县(市)气象科普馆各学校气象科普活动室的建立势在必行。展望未来,我们气象工作人员需要发散思维,为气象知识的传播奉献力量。
其他文献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海量数据的交互与使用成了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对于气象服务领域而言,如今亟待收集和分析数据也不仅是传统的观测数据,而是全方位、多角度的数据网络。为满足公众对公共气象服务产品精细化、人性化、个性化的需求,本文探讨了如何从多角度选取大数据,如何有针对性地提升现有公众气象服务能力,旨在促进气象服务的进步与发展。
气象灾害预警短信传播覆盖面是气象防灾减灾能力的重要体现之一,依据受众目标用户不同,文章分析研究了陕西省三类灾害预警短信发布渠道的覆盖率,并分析三类发布渠道目前存在的问题,得出手机短信发布无法实现灾害落区全覆盖、行业短信发布政策执行效率低下、定制用户气象灾害预警与常规业务冲突是制约陕西省气象灾害预警短信发布的主要因素,并据此探讨未来陕西省气象短信预警发布发展方向,提出应对策略。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雾、霾事件也有所增加,给公众的生产、生活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此外,细颗粒物对人群身心健康也造成了威胁。江苏省环境气象预报业务起步不久,面向公众的雾、霾天气服务还在探索阶段;本文立足于公众气象服务角度,从服务内容、服务方式、科普宣传等多方面探讨了面向公众的雾霾天气服务要点;并将需要长期在户外工作的快递员、交警、环卫工等群体,列为专业服务对象,在雾霾天气时做好空气质量指数
随着移动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终端的普及,公众对移动端气象服务的需求与日俱增,同时以微信为代表的社交软件的高使用率大大提高了信息的传递效率。如何利用最新的移动互联网信息技术拓展移动互联网手机气象服务已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方向。本文旨在介绍浙江省气象服务中心近年来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结合手机气象服务开展的相关研究及部分应用。
通过气象信息传播在“互联网+”时代下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分析微博与气象传播两者的特点,认识到两者有着天然相互联合的特点,通过合作双赢开拓了传统气象传播的渠道,本文以“深圳天气”官博的运营为例,突显气象官博在“互联网+”时代下的重要作用。
气象服务是气象事业的立业之本,气象事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主要是通过气象服务来体现的,而预报准确率是决定气象服务质量的根本保证。大气科学理论和预报业务实践表明天气预报不可能完全客观化,预报的不确定性将永远存在,必须加强气象服务人员的培训力度和自我学习的意识,成为数值预报的主人而不是奴隶,从而通过提高预报准确率来提升气象服务的水平。
2016年,网上最红的无疑就是“papi酱”,“papi酱”现象应该说是顺应了网络自媒体发展潮流,对于同样一个事件,信息会从各种渠道传播,人们不再仅仅依靠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了解事情,而是通过自媒体从多方面、多角度去分析事件的真相。自媒体平台包括:博客、微博、微信、百度官方贴吧、论坛/BBS等网络社区。最近几年,气象部门不断开发面向社会和广大公众的新型服务手段和渠道,自媒体平台微博、微信公众
气象科普产品是气象科普得以进入千家万户的重要依托,需要在气象科普产品创作中引入新的理念、新的方法。本文通过分析目前气象科普创作工作的现状,以安徽省气象局“3×3”气象科普创作项目为例,介绍了气象科普产品在表现形态、团队建设、推广宣传上的有益尝试,提出了要提高气象科普产品的质量,需要拓展外延,精准投放,注重产品传播的针对性和个性化,并且需要一支专业化创作团队加以支撑。通过创新传播模式,搭建新媒体传播
从气象部门开展公众气象服务角度出发,以苏州市气象部门进行的公众气象服务为例,阐述了公众气象服务和发展,做好公众气象服务需要普及气象知识及苏州市气象部门开展的四个方面的气象科普情况。
介绍铜陵市气象科普公园建设背景、功能布局,针对铜陵市气象科普公园特色实践活动及资源优势进行详细分析,并结合气象科普发展,提出“十三五”期间铜陵市气象科普公园发展提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