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玉树地震后,由于教育基础设施的损坏,部分中学生暂时迁至内地复学。这些藏族中学生在异地复课后,除了地震灾害对其造成的身心创伤外,文化环境之间的巨大差异会使其出现适应焦虑等,影响其创伤后的恢复与成长。复原力是一种能使个体快速从危机和困境中调整和恢复过来的特质、能力或潜能,是良好适应的关键,同时具有较强复原力的个体在创伤中也有更积极的成长。研究以玉树地震后外迁至都江堰市进行异地复学的812名藏族中学生为被试,以Conner-Davidson复原力量表、白马藏族文化适应问卷和创伤后成长问卷为研究工具,主要探究复原力对创伤后成长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1)外迁学生心理复原力的性别与年级差异均显著,男生的复原力水平显著高于女生;学生的复原力水平在1至2年间会有一个显著的增长,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成熟所需要的时间有下降的趋势。(2)女生文化适应的程度高于男生。不同年级学生的文化适应得分呈不平行、交叉的波浪线,总体上,随着年级的增加,学生的文化适应程度有下降的趋势。(3)外迁学生在经历创伤后取得了心理上的正性成长。仅在生活欣赏维度上性别差异显著,女生得分高于男生。创伤后成长总分及各维度得分的年级差异显著,高三年级得分最高,初一年级得分最低。(4)主流文化认同与学校教育认同在复原力与创伤后成长之间起部分中介效应,两者所占的中介效应比例分别为3.8%与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