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部近距上保护层开采煤岩体动力学演化特征模型试验研究

来源 :第三届全国煤矿机械安全装备技术发展高层论坛暨新产品技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qing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深部保护层开采煤岩体动力学演化特征的研究是目前的难点问题.本文以平煤股份十二矿已14-31010保护层开采工程为研究对象,采用相似材料模型实验的方法对保护层开采后下伏煤岩体应力、位移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显示随着保护层已14煤层的开采,在一定范围内采空区下部岩层整体呈向上移动状态,两侧煤柱下方岩体则呈下沉状态,随着向底板深部的延深,岩层的移动量越来越小.上覆煤岩体沿走向在应力分布上大体被分为5个区:增压区、卸压膨胀区、卸压膨胀稳定区、卸压膨胀区和增压区.通过对不同采高条件下的卸压范围对比得知,已14煤层采高为1.3m时,最大离层裂隙高度为53m;已15煤层采高为3.5m时,最大离层裂隙高为91m;这说明煤层开采高度越大,上覆岩层的卸压范围越大,起到的卸压保护效果越好.实验结果为深部保护层开采方案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其他文献
本文以永胜煤矿98102回风平巷掘进为背景,运用有限差分法(FLAC)模拟巷道的支护,对初始支护参数进行优化设计,从而获得合理的支护参数.模拟结果表明,采用优化后的支护参数对巷
在停采线位置扩帮作为回撤通道,可提高综放工作面搬迁速度.由于受到工作面前方移动支承压力和基本顶周期来压的持续影响,回撤通道的维护比一般回采巷道更困难.本文根据大佛寺
会议
锚杆是在围岩体内部发挥支护和加固作用的,如何与围岩的状态和变形特点相协调,是决定锚杆支护效果的关键因素.围岩与锚杆通过锚固力相互作用.通过分解锚固力,研究其作用过程
为了解决下沟煤矿ZF4404工作面搬家期间回撤通道跨度大,且为煤层顶板,压力大,较破碎,采用高强度锚秆加强对顶板围岩控制,确定了合理的支护参数.实验结果表明,通过高强度锚杆
下沟矿ZF4404工作面回风平巷受煤层赋存条件,ZF4403工作面回采及ZF4404工作面泄水巷、高位灌浆巷掘进影响,巷道支护难度大,针对上述问题,矿井采用了锚网索带组合支护技术,并
在分析下沟矿泾河下巷道的地质条件和生产条件的基础上,根据原有支护存在的问题,依据高预应力、强力支护的理念,提出了泾河下ZF2805孤岛工作面回风平巷的高预应力强力支护设
针对急倾斜水平分段放顶煤中顶煤注水弱化问题,采用现场注水弱化工业试验对乌鲁木齐小红沟煤矿+618水平B1+2煤层进行注水弱化研究,对顶煤弱化必要性进行了论证,提出了注水弱
我国软岩巷道分布广泛,长期以来,为了降低掘进成本和提高掘进速度,很多矿井都将巷道布置在煤层中,甚至是一些服务年限很长的开拓巷道.随之而来是巷道的难支护问题,特别是在重
会议
冲击地压灾害是威胁矿山生产和安全的重大灾害之一,为减少或避免冲击地压对矿山造成损失,需预先做好冲击地压的危险性评价.本文采用多因素层次分析法对具体工作面进行冲击地
研究能够适应留巷压力与变形的充填体材料是沿空留巷成功的关键.对千米深井特定条件下破碎矸石进行了粒径级配研究,确定了破碎矸石粗细粒级分类标准.根据一定条件下沿空留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