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质素两性表面活性剂的pH响应性及其在酶回收中的应用

来源 :2016年全国功能精细化学品绿色制造及应用技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oe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木质纤维素通过纤维素酶降解得到葡萄糖,再进一步转化成其他化学品和生物乙醇受到了研究者们广泛的关注,但是酶解效率不高和纤维素酶的用量大成了制约木质纤维素酶法降解的重要因素.实验通过酶解木质素接枝阴离子和阳离了基团合成了具有灵敏pH响应的木质素两性表面活性剂(TCSL-N25).TCSL-N25在木质纤维素酶解的pH(4.5-6.0)下溶解,在较低的pH(小于3.5)与溶液中的纤维素酶通过静电作用而沉淀,因此具有纤维素酶回收的能力.在5FPU/g葡聚糖的酶载下,添加2g/L的TCSL-N25可以将稀硫酸处理过的桉木的72h酶解效率从33.4%提高到83.2%.酶解后通过调节pH和固液分离操作可以回收85%以上的TCSL-N25和30%以上的纤维素酶活力.这种新的酶回收方法对于木质纤维素全组分的高效利用和纤维素酶成本的降低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他文献
从港口机械设备用大直径厚壁钢管的化学成分设计、冶炼工艺、轧制工艺和正火处理工艺等方面进行研究,成功开发出港口机械设备用大直径厚壁Φ298.5mm×70mm规格S355J2H无缝钢管.检验结果表明:研发的S355J2H无缝钢管,其钢质纯净,同时具有高强度和优良的低温冲击韧性,产品质量与国外进口产品水平相当,可替代进口同类产品。
采用斜轧穿孔+冷定径工艺,试制了Φ711mm×40mm规格核电厂常规岛用WB36CN1高压无缝钢管,并对产品进行性能检测和工艺性能评定.结果表明:试制的Φ711mm×40mm规格核电常规岛用WB36CN1高压无缝钢管的理化和工艺性能结果均满足GB24512.2-2009等标准要求,可以应用于核电常规岛高压蒸汽管道.
结合生产实际,确定了30MnCr22石油钻杆的内控化学成分,并编制了相应的加厚和调质生产试制方案.检验结果表明:30MnCr22石油钻杆的金相组织为回火索氏体,因此具有较高的塑性与韧性,综合性能良好;各项力学性能指标完全满足技术条件要求.
针对塔里木盆地克拉苏山前构造带广泛存在超深、巨厚、大地层倾角的高压膏盐层,研制开发了一种强度级别达到155钢级、横向冲击韧性指标大于80J的高强高韧套管材料;根据油田提出的四开钻井、Φ177.8mm套管完井及不改变现有井身结构的要求,并结合卡拉苏山前构造带超深巨厚膏盐层的蠕变特性,设计开发了非API标准、Φ265.13mm×22.00mm规格、特殊螺纹类型TP155TB套管.该TP155TB套管在
氨基酸糖酯作为药物已被证明具有抗菌、抗肿瘤、抑癌的效果,作为表面活性剂具有更好的亲水性和亲油性,安全无毒且易生物降解.以氨基酸和葡萄糖为主要原料,通过糖环上羟基保护、Schotten-Baumann缩合反应、Steglich酯化反应、Pd/C催化氢解脱苄反应合成了16种新的氨基酸葡萄糖酯类化合物,采用1HNMR,ESI-MS等分析手段对中间产物和目标分子进行了结构表征,并对产物进行了表面性能研究.
本文对几种用于颗粒表面改性的包覆材料进行了吸湿性测试.针对防吸湿改性要求,建立了测试方法用于测定所选的表面活性材料:C12-22脂肪烃醇类、酸类、部分胺类、酰胺类,聚合物材料:甲基丙烯酸酯类,聚丙烯酸酯类,聚丙烯酸、聚甲基丙烯酸的吸湿率.结果表明:在25℃,相对湿度为55%条件下,表面活性剂吸湿率为0.00%;在中、高湿度条件下,十四醇、胺类、十二酰胺表现出吸湿性.聚丙烯酸、聚甲基丙烯酸是水溶性酸
以玉米淀粉、氢氧化钠(NaOH)、阳离子醚化剂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CHPTAM)、聚合硫酸铁(PFS)为原料,将淀粉改性并与聚合硫酸铁复配制备无机-有机复合型絮凝剂,考察聚合硫酸铁(PFS)与季铵型阳离子改性淀粉质量比、体系pH值、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脱油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制备条件,并将其应用于含油污泥热洗法处理中.结果表明:絮凝剂加量为110mg/L时,与现场破乳剂同时加入,含油污
对2010-2015年长江流域19个监测断面的氨氮、高锰酸盐指数(CODMn)和溶解氧(DO)进行时间和空间的分布特征分析,通过聚类分析对监测点进行分类,初步得到分布模型,并通过实地调研对分布模型进行验证,最终得到长江流域水质四季的阈值,最后对氨氮形成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时间上,氨氮出现频率90%以上为0.05-0.41mg/L,春冬季氨氮污染较为严重;空间上,工农业发达地区的氨氮含量相对较高
本报告将从响应机理、制备方式、基本性能、应用潜力四方面分别介绍pH、热,CO2及氧化还原(redox)四类智能粘弹性表面活性剂体系。表面活性剂发展的另一趋势是智能化,即其性能可随着坏境条件(pH,温度、电场、磁场、酶等)的微小变化而发生显著改变。近年,作者所在团队将环境刺激因子引入到粘弹性表面活性剂中,研制了系列具有环境刺激响应行为的智能粘弹性表面活性剂。
采用二甲胺(DMA)合成路线,以一异丙醇胺(MIPA)为溶剂进行N,N-二甲基一异丙醇胺(1DMA2P)的合成研究,并与二甲胺水溶液法合成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以一异丙醇胺作为溶剂在相同的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条件下,可显著提高环氧丙烷及二甲胺的转化率,同时对比了两种工艺条件下制备的N,N-二甲基异丙醇胺产品的色度稳定性,结果显示以一异丙醇胺作为溶剂的工艺制备的产品色度稳定性明显优于水溶液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