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服务中心制度建设研究--基于普洱市实证分析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bin16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行政服务中心作为完善行政审批制度与推进政务公开的重要载体和有效形式,在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基于新公共管理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和治理理论等理论基础,按照执法主体合法、执法程序合法的原则,设计简洁、快速、高效、流畅的权力清单、审批程序和服务规范;以公民利益为中心规划了政务服务中心的使命、运行模式、治理监督机制,构建了制度框架,对于推进政府服务理念转变和行政审批法治化、系统性更新提供了现实借鉴,对于法治政府、效率政府、服务政府、责任政府、绩效政府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中国社会正在进入先进的法治社会,形成法治文化。党的十八大报告和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对法治建设都做了重要论述。中国的法治社会来之不易,经历了社会治理方式的漫长演变过程。中国传统文化对法治社会和法治文化建设有着积极作用。法治和德治有相辅相成的关系。但无论是法治还是德治,都是为了实现治的目标。法律本身就是根植于文化之中。
网格化服务管理是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怀柔区经过两年的艰苦探索和创新实践,通过筑牢系统功能、科学划分网格、整合各类力量、规范运行机制、动员全员参与等各项手段,逐步构建起了立足京郊实际的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通过这一新型的治理方式,怀柔区各类信息资源和基层力量得到了规范整合,发挥出了更大使用价值;促进了各级治理主体的上下联动,各类诉求和问题得到更为高效快速的处置;激发了社会活力,每个居民都成为
家庭再小,也逃不开一个"爱"字;社会再大,也分不清一个"真"字.家庭"爱"的变质直接引发了社会"真"的停滞.不知从何时开始,我国家庭与社会同时陷入了悖论的圈套,今日重新审视家庭模式引发的社会问题,他们的联系看似紧密,却又渐行渐远.计划生育并非完美无缺,它种下的因需要社会与家庭来承担它的果.421家庭是中国最常规的模式,也是最摩登的.人与家庭、家庭与社会就像三个人跳舞,彼此几乎同步,但却又在进行博弈
针对社区居民自治建设中存在自治范围大,居民意见多样化的问题,朝外街道以吉祥里社区为试点,探索分类治理小区、分层推进自治和分级解决问题的"三分"社区治理模式。分类治理小区,将社区中具有天然地缘基础、共同利益纽带的封闭楼院划分为一个小区;分层推进自治,形成楼门、楼院、社区三个自治层级;分级解决问题,形成三级问题解决清单,分别由居民自治解决,社区共商共治解决,法定主责单位履职解决。不断完善"三分"社区治
朝阳区在社区治理中突出社区居委会的主体地位,试点推行"568社区自治路线图",着力构建新型的社区治理机制,提高社区居委会统筹能力、组织能力、服务能力、动员能力、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推行用看、听、问、访、测等手段和方法科学评价社区,制定优秀社区的八个评价维度(即掌握社情民意程度;社区居民组织化程度;社区工作与社区问题、居民需求、社区发展对应程度;社区民主协商程度;社区服务专业化程度;社区资源整合度;
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基础。东莞市虎门镇在遵循现有法律规章框架的基础上,以立足社区"微心愿",开展贴心"微服务";搭建社区"微平台",构建社区自治载体;完善社区"微机制",共建和谐文明社区;发展社区"微组织",积极营造活力社区等四大"微治理"举措,探索了社区治理新模式。在治理理念上实现了法治、自治、共治、德治四位一体,多维治理理念。在治理主体上,实现了党组织、社会组织、业主委员会自治组织、居民四位一
如何创新"调解"解纷机制的建设,是当前"和谐"语境中法院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一个新课题,而作为一种新生的社会解纷机制,行业联合调解机制是法院能动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一条有效路径。本文基于"第三领域"的理论支撑,通过对行业联合调解机制与当前典型调解机制如诉讼调解、行政调解、行业自律调解机制等的对比分析,对法院参与行业联合调解机制的合理性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在此基础上,为了说明法院参与行业联合调解机制构建的
浙江省提出的"三改一拆"行动是全国各地推进城市化进程的一个缩影。由于在地方政治生态中的权力和独立性受到多种体制性挤压,法院在"三改一拆"行动中处于左右为难的境地。本文通过对司法在"三改一拆"中的现状描述及对具体案例的分析,梳理当前法院办理"三改一拆"案件中所面临的一些共性问题,如与行政主体身份混淆、职权混淆,有违司法独立、不告不理原则等。同时围绕公正与效率,对建立相对集中行政执行权和实行"裁执分离
社会建设是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特大型城市北京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而综合评价是检验社会建设工作成效,推动社会管理创新,提高社会服务能力的有效手段。首先,在梳理国内社会建设评价研究现状以及分析北京市区县社会建设评价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北京市区县社会建设实践,借鉴国内外社会建设评价成果,从两个层面建立北京市区县社会建设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一是,从"民生与社会保障、社区服务、公共安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更加注重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当前,社会指标化运动为一国或地区法治建设观察和量化评价提供了重要工具,法治建设需要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指标体系来保障其施行和实现业已成为共识。课题组首先对香港、余杭、四川等地区法治指标典型样本进行考察,国内相关研究和实践业已表明,四个方面的问题应予重视,包括法治理论研究与评价指标设置的协调问题、地方法治评估中立性和权威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