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脊髓型颈椎病发病机制研究黄芪总苷对大鼠模型椎间盘中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

来源 :第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科微创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ala_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黄芪总苷对大鼠退变颈椎间盘内白细胞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的影响. 方法:选用8-10周龄SD大鼠,体重(200±20)g,雌雄各半,在大鼠颈椎间盘后缘植入BMP与载体的复合制剂,使椎间盘组织退变、骨化,建立颈椎退行性改变动物模型.实验动物分为6组,即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黄芪总苷高剂量组、黄芪总苷中剂量组、黄芪总苷低剂量组和甲钴胺药物对照组.证实模型成立后,按要求给予药物灌胃,分别于灌胃前后监测大鼠的运动功能,灌胃1、2、4w后分三次处死大鼠,取各组大鼠颈椎间盘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检测标本中的IL1-β、TNF-α的含量. 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造模成功后亦即给药前,模型组、黄芪总苷高、中、低剂量组、甲钴胺药物对照组斜板度数均明显减小(P<0.05);与黄芪总苷中剂量组相比,在给药1、2、4w后,黄芪总苷高、低剂量组斜板度数均明显减小(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给药1、2、4w后,模型组、黄芪总苷高、中、低剂量组、甲钴胺药物对照组大鼠椎间盘内IL-1β、TNF-α含量均明显增大(P<0.05);与黄芪总苷中剂量组相比,在给药1、2、4w后,黄芪总苷高、低剂量组IL-1β、TNF-α含量均明显增大(P<0.05). 结论:退变椎间盘不但释放大量的细胞因子还可加速椎间盘的退变;黄芪总苷能减低退变颈椎间盘中细胞因子的含量,具有减弱炎性反应和减缓椎间盘退变的作用,但存在量效关系.
其他文献
我科自2013年至2014年应用神经刺激仪定位,股神经阻滞麻醉,骨折电视下苏氏抖牵旋按法复位,前关节囊减压,拉力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头下型股骨颈骨折42例,指出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寿命逐步延长,伴之而来的是心脑血管等内科疾病的出现,使得无法承受大型手术。本方法对患者损伤小,绝大部分患者均可耐受。早期即可减轻患者疼痛,便于护理,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亦可减低护理强度。经随访,疗效满意。
目的:观察静脉麻醉下手法松解治疗冻结肩后Kaltenborn松动术与传统手法治疗冻结肩的临床疗效,探寻治疗冻结肩简便有效的方法.方法:将65例冻结肩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先行静脉麻醉下手法松解,之后治疗组采用Kaltenborn关节松动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法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对照组为86.7%,2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0.05);2组治疗2月后肩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
目的:中医经筋理论在指导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关节外疼痛的治疗有重要的意义.为系统研究经筋理论在KOA辨证分型的规律,指导临床治疗,笔者开展了KOA经筋证型分布规律的研究.方法:共纳入82例KOA患者共82个患膝,经筋证型辨证分为足阳明经筋病变、足少阳经筋病变、足太阳经筋病变及足三阴经筋病变.统计经筋证型及压痛点出现规律.结果:KOA患者经筋证型出现
目的:应用腕关节镜技术诊断并治疗28例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FCC)损伤,并分析其疗效.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4年01月诊断和治疗TFCC损伤患者2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8例、女10例,平均年龄39.2岁,平均随访时间18.6个月.根据Palmer分型,Ⅰ型损伤20例(ⅠA型2例,ⅠB型12例,ⅠC5例,ⅠD型1例),Ⅱ型损伤8例(ⅡA型2例,ⅡB2例,Ⅱc型4例).明确诊断后对TF
目的:观察应用Hippocrates法整复肩关节前脱位,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肩关节前脱位43例,应用Hippocrates法整复.结果:随访时间4~6个月.患侧肩关节功能正常,无再发性脱位.结论:本疗法此法操作简单,容易掌握,复位并发症风险低.
目的:观察陇中骨刺膏外敷治疗早、中期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收集96例早中期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治疗组给予陇中骨刺膏外敷治疗,对照组给予外敷奇正消痛贴治疗,两组共治疗4周.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在减轻疼痛,缓解肿胀,改善关节活动等方面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控制显效率68.75%,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控制显效率60.
伸直型膝关节僵直是临床常见的多发性疾病,为膝关节损伤后严重并发症之一,对患者的工作、学习、生活造成极大影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2010年8月-2015年12月,我科采用关节镜下膝关节粘连松解术治疗膝关节粘连僵硬患者34例,松解术前关节活动度伸展0-15°,屈曲20-60°之间.通过病历的临床经验总结,在手术松解的基础上,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已被逐渐认识,正确有效的护理和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是患
目的:总结及时有效综合治疗颈椎骨折并脊髓损伤的临床治疗体会.方法:对12例颈椎骨折并颈髓损伤的患者进行一套系统的综合治疗,并进行治疗前后评估影像、感觉、运动及自我评价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治疗1周评估结果:5例患者影像检查颈椎骨折脱位复位良好,脊髓损伤恢复理想,继续行非手术治疗+药物治疗.7例患者影像检查颈椎骨折脱位复位尚可,椎管内占位,予以手术治疗.术后拍X线片示颈椎骨折脱位复位良好,内固定可靠,
概述了陈氏挑针疗法的发展史、理论依据、治疗颈肩腰腿痛功用,以及临床选用针挑点(处方简表)、操作过程和注意事项等.初步研究整理形成了陈氏挑针疗法合整脊疗法诊疗技术规范.并通过对传统医学挑治法继承与针具的改良和创新,以皮肤与内脏相关学说、神经节段性分布理论和经络学说为指导,针挑改善和促进了局部及其相关的血液循环、血流动力学及血液粘稠度的改变,加速无菌性炎症的吸收以及有害产物(致病物质)的排泄。又给组织
目的:总结洗髓灌顶法治疗脊柱侧凸疗效.方法: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采用洗髓灌顶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7例,结果:术前胸弯Cobb角平均45.4度,术后为13.7度,矫正率为69.8%,末次随访15.3度,矫正率为66.3%,平均丢失1.6度;术前腰弯Cobb角平均37.5度,术后为11.3度,矫正率为69.9%,末次随访12.8度,矫正率65.9%,平均丢失1.3度,相比较差异均有